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讨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悲剧

(2009-12-05 13:10:52)
标签:

校园

分类: 评论文章

高加林出生于贫苦的农村,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而且成绩优秀,多才多艺,涉猎广泛。这就造就了他与一般农村孩子不同的气质和思维方式。但是高加林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高考他没有考上大学,回了村庄当了民办教师。这是农村孩子唯一的道路,考不上大学就得回家当个普通农民。不过还好,高加林高中毕业的时候,刚好村里缺一位教师,他就补了上去。否则,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可得折腾一阵子才能适应下田务农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日子也有结束的时候,三年后,村委书记高明楼的二儿子高三星高中毕业了,同样也没有考上大学。问题来了:村里已经不缺老师,如果高三星上,就得有一个人下。谁下?只有高加林了。村委书记是有这个能力的。谁也不愿自己的儿子当农民,除非万不得已。这样一来,高加林就只能回家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了。高加林是他老父老母的独苗儿,而二老对此又束手无策。人家高明楼是村里的“大能人”呢,手里又有权,你能耐他何?

高加林在现实面前,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接受了这个结果。他穿着农民的衣服出山劳动了。虽然他心里不甘就这样一辈子当一个农民,可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纵使你有一身才能,又能如何?在他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美丽善良的巧珍给予了高加林极大的心理安慰。她不但鼓起勇气向高加林表示了自己几年以来心中对他的爱慕和相思之苦,还在生活上鼓励高加林振作起来,好好地生活,也许有朝一日还可以到城里去工作。在困境中挣扎的高加林忽然得到了真心的关怀和遇到了美丽的爱情,这多少有点让他吃惊。尽管高加林在接受这份爱情的时候是被动的,而且心里不无矛盾,但是在农村出生,土生土长的他,还是面对了现实,在心里上做好了当一个农民的准备。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造成高加林人生悲剧的具体原因。

首先,我认为,造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最基本的原因是社会层面的原因。也即是说,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氛围决定了高加林的人生。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他是无法超越社会这个阶梯的。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文中所写应该是80年代初期;当时高家村还未实行生产责任制,但是农村政策已经有所放松,个体经济有所发展。由于村委书记高明楼自私心理和保守思想,尽管上面已经下文件要求分产到户,他还是一拖再拖,没有落实。这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还得高明楼说了算。高加林本来当个民办教师还是挺满意的,至少可以不当农民。可是这最后一条路被高明楼拆掉了。这件事情直接影响了高加林的人生。

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实际上是悲剧与悲剧的叠加。巧珍本来聪明伶俐,相貌出众,但是被他同样目不识丁的父亲给耽误了。那时的农人只知道吃穿,且都普遍有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高立本也一样,家里经济富裕,却三个女儿两个不让上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斗大字不识”的巧珍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爱慕着高加林,尽管后来有机会向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而且两人相恋相爱了,还是不能消除心理上和文化上带来的隔阂。高加林才华横溢,气质非凡,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认命。他是真心爱巧珍的,但是社会背景所早就的氛围再次捉弄了他。他在爱情面前彻底地失败了。

另外,高加林的人生悲剧的原因还得从他自身上找。尽管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社会层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一个人的人生问题不可能只是社会层面的,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忽略。

高加林出身农民家庭,生活在偏僻的山村高家村。但是他与别的农民子弟不同,他不但能够上高中,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关心国家大事、国际时事等等。他有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走出农村,脱离艰苦农民生活。但是他考不上大学,最终只得回了农村。这样的不景气社会背景,与他那样雄心勃勃的意气相互撞击,必定会磨擦出烫人的火花。高加林在困境中被动地接受了巧珍热烈的爱情,在感受到爱情甜蜜的同时,又不时想到城市,想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矛盾折磨着他血气方刚的心灵。一个才华横溢的高中毕业生,扛着出头到山上去劳动,一辈子当个农民,这是怎样的反差!

最后果真有一个机会让高加林成了一名通讯员,到县上工作去了。这得益于他的叔叔,他的叔叔调回地区当局长了。一些人想从中拉关系,偷偷地为高加林办好了这一切,让他从一个农民摇身变成了一位机关工作人员。高加林做梦也没有想到还会有这一天,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机会,而且来的这么突然,他并没有做过思考。他太需要这个机会了!这是关乎他一生的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平台,高加林便充分地施展了自己的才能,通讯稿写得顶呱呱,机关里篮球赛他又是主力,一切都得心应手,没多久高加林就成了备受瞩目的人物,走红了!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高加林的身份一变,他与巧珍之间的隔阂便变得越来越明显。这是必然的。更大的问题还有:高中同学黄亚萍是社区里的广播员,这时也向高加林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慕。这又使高加林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巧珍和亚萍根本就不能相比的。巧珍一字不识,亚萍是高中毕业生;巧珍是农家家庭,亚萍是国家干部家庭……最大的问题是,高加林和亚萍之间有共同语言,而和巧珍之间除了来聊一下农家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其他的很难说在一起。这对比较注重精神生活层面的高加林来说,不无是一种较大的痛苦。如果可以和亚萍在一起,生活在城市里,充分施展个人的才华,享受自由自在的人生乐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样一种强烈的思想促使高加林做出了“违背良心”的决定,他决定抛弃巧珍,和亚萍一起。

高加林做出这样一种决定,似乎实在是不可原谅的。美丽善良单纯又真诚执着热烈地爱着他的巧珍,不但在他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给予他安慰和鼓励,在他外出的日子还天天帮助料理他家的两老。高加林这下也实在是做得太绝了。但是我们不能光从这发面去看,我们必须透过这样的事件探讨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显然,在高加林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也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心肠不坏,有事懂得感恩之人,怎么会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其实也并不荒唐。我认为他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主要原因有:1、他深知作为一个农民意味着什么,而且他刚刚体验过作为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青年当农民的滋味。2、千载难逢,在社区里工作,并且正是自己喜欢并特长的工作,太难得了。和亚萍在一起生活,是可以守住这份工作或者类似的工作的一份保证。3、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给高加林思想的冲击太大了。比如之前的一些事情,回家当农民不但穷得响叮当,还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累得要命,而当个小学民办教师又是另一番天地,特别是当个小通讯员,让高加林出尽了风头,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这可以说是生活的捉弄或者社会对一代青年人的摧残。高加林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中,他的选择,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国家没有给青年人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像高加林那样有才华的青年人,竟然还要回去当一个农民!?如果社会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话,恐怕就不会出现高加林式的悲剧了。愚昧落后的山村,一切都是那么的守旧并腐朽,如果不是还有一群善良朴素的人们,真不知道是不是该叫地狱了。

再者,高加林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在爱情和事业面前,显得过于幼稚。这幼稚来源于社会同时又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本身的脆弱。高加林说进就进说退就退的人生经历,让他在爱情和是也的岔道口迷失了自己。正如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是也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高加林虽然土生土长在高家村,但是作为父母的独苗儿,他并没有经历过什么艰苦的磨练,阅历较少,书本知识较多,再加上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所有的这些综合造就了高加林力求上进、内心却比较脆弱的矛盾性格。他无法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当一辈子农民的事实,并且心里一直存在的念头是:一有机会就不顾一切向前冲,摆脱当农民的道路!所以当亚萍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的时候,他经过一番权衡和挣扎,便不顾父亲和德富老人的极力劝诫,抛弃了深爱着他的巧珍,和亚萍搞起了现代式的罗曼蒂克的恋爱。

然而高加林还是走错了这一步。他没有深刻地反思过自己的“事业基础”,也没有正确地把握当时的时势,为了自己的梦想却脱离了实际。这悲剧后果,最终得由他自己来承担。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地批评高加林,说什么他“良心被狗咬了”是不正确的。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他的奋斗道路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和理解高加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寻找歌唱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