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者避让20250818
(2025-08-18 09:25:00)
标签:
退让优先大智慧也 |
分类: 有感而发 |
某日,我自驾车,载着小妮儿外出游玩。
在一路口等红灯时,一快递小哥驾驶着电动车“嗖”地从车边“飞”过,轻剐了倒车镜,吓我一大跳,忍不住“骂”了一句。
我的“骂”声很大,浑身舒畅了许多。
“爸爸,你应该遵守幸福者避让原则哦。”坐在后座上的八岁小妮儿,“悠悠”地说了这么一句话。“爸爸,你看啊,快递小哥送快递,这么热的天,多辛苦啊。我们在车里,空调吹的很舒服,我们要让让他们。”然后,小妮儿的小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自己在短视频上看到的,叫做“幸福者避让”。 我听着小妮儿的话,让我倍感惊讶!
刹那间,我“安静”了下来,愧疚自己刚才的行为。
所谓“幸福者避让原则”,是一种基于情绪健康和幸福感的心理策略。在冲突中,那些情绪稳定、幸福感强的人,可通过主动退让或妥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核心在于:如果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或稳定的生活,在面对他人的挑衅时,应选择让步。这并不是懦弱,而是认清自身的价值,选择珍惜眼前的美好。
有研究表明,“幸福者退让原则”并不是指一味地顺从,而是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冲突。对此,我深以为然。“幸福者退让原则”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情感上的启发,更是对生活态度的再思考。
在家庭、职场或朋友关系中,如果一方始终坚持不退让,关系中的和谐与信任会被破坏。过度僵持可能导致误解加深、信任感下降,甚至使关系破裂。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不愿退让可能让对方感到不被理解或忽视,从而伤害到彼此感情。
怎么做?
学会情绪觉察与调节,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冲突开始时,要敏锐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当感到愤怒或不安时,深呼吸几次,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下来。只有控制住情绪,才能进行理性的沟通与退让。在此基础上。理解冲突背后的需求、从长远的关系角度思考、设定心理健康的合理界限,然后通过换位思考和沟通,着力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化解矛盾。如若“不退让”,意味着以“唯我立场”固执己见,从而快速引发情绪的激化并不断升级,最终导致愤怒、沮丧等情绪泛滥。长此以往,这种负面情绪的积压,必然让自己有了“心理黑洞”,因找不到出口而郁郁寡欢。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戾气特别重,心理扭曲的人也很多,保持内心的宁静、贪图生活中的“小确幸”,显然比与人争执更为重要。无论是面对陌生人的无端攻击,还是处理身边的亲情与友情,都应该时刻记住:“我命贵,我先退”这一准则,让幸福在退让中不断延续。
“幸福者不妨多一份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些理解。” 这是人民日报在一篇评论中的“呼吁”,这是道德的召唤,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家里有人等你平安归来,须一路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