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二三事20250708
(2025-07-08 15:29:01)
标签:
珍惜当下切勿攀比 |
分类: 有感而发 |
很多年以前,我在“滴滴出行”手机APP上,以极简便的程序,注册成功。自此,我在“顺风车”的选项里,于“车主”和“乘客”之间,自由切换。
每每回老家,抑或是长途出行,我都会“抢单”,而后拉上客人,一路有说有笑,消除了路途无聊,也彼此成就了“绿色低碳出行”。
一举多得的事儿,做起来,就成了“习惯”。
本周回老家,我照例抢单,且顺路90%以上的概率越来越高。很顺利的接上客人,是两位老人带着一个孩子。路上聊天,老人说他们有两个儿子,都在市里上班。几年前,俩老人到了城里,老太太帮大儿子看孩子,在城市的东北方向。老头子帮二儿子看孩子,在城市的东南方向。两老人不在一起住,但每天的“工作”很一致,买菜做饭、送孩子上学,收拾家务、接孩子下学,还要陪孩子学习、陪孩子上补习班等等,一天下来,很累。但俩老人很乐观,精神矍铄,“孩子们上班都忙,我们不帮他们带孩子的话,交给保姆也不放心啊!”一路上,我们一直在聊天,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是非非,聊孩子成长的一步一步、快快乐乐。看得出来,老人的精神世界很“高尚”,就显得特别的年轻。我一边跟他们聊着天,一边通过“后视镜”瞅着他们。多年以后,我也要迎来这样的生活状态?
去的路上,走了一条从来没走过的路,大车呼啸而过、路面尘土飞扬,道路街巷也都特别的陌生,还绕了一段路。
正因为如此,晚到家40分钟的样子。
在家里,我吃了每回家必吃的“抿须儿”,又美美地睡了一个“踏实觉”,醒来后西瓜解暑,不长的时间,又要返程了。
返程的“单”,居然抢到了村里。我心想,都是一个村里的老乡,会更加的“顺当”。没成想,我想着稍晚点出发,与对方沟通,却被“怼了”回来。我冒着酷暑开车出发,接上他们后,一路上彼此的话很少,没话找话的“对话”,也显得很尴尬。其中一个中途下车,我还“改变了路线”。送另外一个客人到目的地,居然跟我的预想“偏差很大”,绕行里程明显延长!我抵达目的地后,看着周边“一片荒芜”,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怜”。
我感到不甘心。
等候、刷刷刷,期待、划划划。终于在附近又抢到了一单,近在咫尺,却也让我找寻半天。一路上,对方嗲声嗲气的言语,让我浑身不自在!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我放下客人,逃也似的,一路飞奔回家了。
回趟老家,我接了“三单”,总收入87元!这也太不容易了!
我一个享受年薪的国企干部,在单位也属于“呼风唤雨”的人物,每月的收入平稳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至于开“滴滴顺风车”度日吧。
我真的很感慨,那些开网约车的、送外卖的、打零工的,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到菜市场买筐土豆都要“斤斤计较”的,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生活,已然被社会毒打的遍体鳞伤,却还要默默承受,该多么的不易!
想想他们,看看自己。好好珍惜当下吧,拥有的才是最幸福的。何必要追寻“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呢?离得太远、走得太快、变数太大,到头来定是“空欢喜一场”。
向前看,不回头,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