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说20250404
(2025-04-04 22:11:25)
标签:
祭奠祖亲珍惜当下 |
分类: 家庭感情 |
“清明节,你们都回来吧,咱们祭拜祭拜先祖。”在“幸福一家人”的微信群里,父亲发出了“指令”。
我们“闻令而动”,严肃的节日,任谁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清明节,对祖先“思时之敬”,是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祭祖扫墓,经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
这一天,儿子远在外地,不能赶回。我和妻,带着妮儿,早早起床,把堵车的路段,远远的抛至后面,五十余公里车程,“眨眼即到”。
妈妈备好了糕点、水果、小吃等贡品,因山林防火,我和妈妈拿了铁桶,在家门口,烧起了花花绿绿的纸钱、元宝、烧纸等,“你们来家门口拿银子钱吧,什么都有,想买什么就买吧。”一边烧,妈妈嘴里念叨着,我扒拉着燃起的火苗,一下子拉近了清明的意义,那一包包的纸灰,承载了太多的哀思。
妈妈特意购买了“鲜艳的花朵”等,各式物品一应俱全、子辈孙辈全到齐,我们“浩浩荡荡”一家人,前往村北的“簸萁山”,那一片先祖墓地。
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这里的沟沟壑壑、山涧草木,都勾勒着我太多的儿时记忆和无尽思念。
我们把贡品供祭在祖亲墓前,父辈、子辈、孙辈肃然站立,看着袅袅升起的三炷香,我们鞠躬、跪拜,插花等。就在那一刻,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叮咛嘱咐、曾经过往,一下子清晰的展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就像过电影一般,深深印刻、挥之不去,我的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爷爷离开二十五年了、奶奶也离开十五年了,我特别想念啊。
按照家乡“清明可以动土”的习俗,我们拿起铁锨,为爷爷奶奶的坟墓培上新土,红土扑簌簌的落到坟墓上,就像我思念的泪水,哗哗的流下,止也止不住。我扑通跪在了爷爷奶奶的墓前,思亲念亲、感怀感伤,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我把头抵在墓前的泥土上,那一刻竟然让我特别的踏实、非常的安宁,眼泪已然模糊了双眼。抬头看,棵棵松柏树,像极了忠诚的卫兵战士,不离不弃守护着这里的平安和吉祥,更是护佑着一家人的顺遂和如意!
午餐,是幸福一家十几个人的团圆。
席间,父亲为我们讲了清明节的由来,讲了本次祭祖的缘由,一家人为逝去的亲人默衰,祈祷祝愿在天之灵的亲人,安息、安宁、安好,有了祖辈亲人的护佑,我们的家人越来越好、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好。
在席间,我有幸作为代表,深情诉说了一篇转载的“清明节感悟”。
清明、清明,清楚、明白,清醒、明理。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对此,我深以为然。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儿孙赶上坟。”人生没有太多来日方长,逝者长眠于黄土,生者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是给仙逝亲人最好的礼物。在我们诉说心底的思念时,我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生命来来往往,唯有好好活着,父母亲人的健康长寿,才是对逝去之亲最好的告慰。
清明,带着感恩与敬畏,走好脚下的路,珍惜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