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2012-05-22 21:58:49)
标签:

杂谈

 ()“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多种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都给人带字的信誉好、品质高、影响大的印象,人们也常有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之说,这些信息让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好;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怪现象。
  
  ()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家教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几种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效果,损坏了教师形象。
  
  ()德育合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够紧密。有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致使家庭教育滞后,家长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责任。不少学校家长会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把家长会开成了成绩分析会。一些教师很少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很少家访,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没能形成教育合力。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信念,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存在迷惘和偏差。据调查,崇拜伟人和英雄模范的未成年学生不足20%,而崇拜歌星、影星、大款、大腕的学生却高达34%。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有了钱,干啥都不难。有的学生为了竞选班干部,竟用请客吃饭的形式拉选票。还有的学生贪图享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部分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一味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同样负有相应责任,缺乏对他人最起码的理解和宽容;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陷入慌乱沮丧,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