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明文存》·屠正明著·中篇报告文学(五)·957篇
(2023-03-20 09:58:51)
标签:
杂谈 |
《双明文存》屠正明著·中篇报告文学(五)
钱
塘 大 潮
钱 潮
引
月轮峰,绿树浓密,山光明媚。六和塔,撑空突起,跨川俯陆,览一江钱潮。
钱塘江潮,涛山浪屋,雷击霆频。大潮涌来淘去,再涌来,再淘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包括芸芸众生。
看潮哇!东边水天之际,恰似素缎一匹,由海口向内江铺来。由远渐近,愈近愈大。突然,潮头涌起,犹如白马凌空,琼鳌驾水,震起隆隆涛声。顷刻,潮头泊岸,涛翻浪滚,仿佛千座冰峰,万座雪山,排空而至。
这时观潮,万人空巷,耳听目染,千军呐喊,万马奔腾。更有弄潮儿,拥千堆白雪,呼喊震天震天撼地!
钱塘大潮,“翻江倒海来,壮观天下无”!
千百年来,也有弄潮而死的。苏东坡叹惜过:吴儿生长鉀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北宋杭州知府蔡襄作《成约弄潮文》以禁止。然而,钱潮潮涨潮落,谁能禁止得了么?
“涛之起也,随月盛强”。人生匆匆,生存繁衍。为寻求生命旅途中站立于天地间的位置,人类没有一天不在锻造打开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没有一天不在潮涌涛滥中搏击。从洪荒远古,一直延续到文明当今。
且看今日之中国,不正是一江钱潮,滚滚滔滔,沸沸扬扬,轰轰烈烈!这是变革的大潮!大潮呼啸着,澎湃着,搏击着,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观念更新和经济腾飞,公正地省视着每个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价值。于是,摧枯拉朽,石破天惊。就有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改革者、企业家、万元户的身份,应运而生,疾步流星,投进时代变革的潮流。
其中,有个从钱塘江畔,广袤田野,冒出来的农民,在短时间内,率领7个人的小厂,发展到千人之众,以“钱潮”命名的汽车万向节,饮誉城内外,年年盈利500万元之举,一跃成为令人曙目的“农民企业家”。上百家中外报刊杂志,发表他的业绩和感想;电视屏幕,彩色画报,也不止一次地出现他昂扬的神态。而今,他成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具有与他的社会地位极不相称的广泛社会影响,从普通老百姓上溯到党中央领导同志,似乎不少人都知道他。
他是20万“东风集团军”的战友!
炎夏8月,我顺长江而下,穿过“天堂”杭州,越过月轮峰,跨过钱塘江,步履吴越大地,在很大又极小的“宁围乡”,寻找他拓进的步履,思辨着因他而发生的那一切。
说宁围乡很大,大得跟天堂杭州齐名。自从这里立起了个“万向节厂”,生产“钱潮”万向节,国务委员张劲夫来厂视察,给它冠以“杭州”,于是“宁乡万向节”,便更名“杭州万向节”。这就给当今中国企业名录,增添了一个金光四射的新词眼儿。“杭州”——“钱潮”,国人通晓,域外亦知。
说“宁围乡”又极小,这块浙江·萧山县最年轻的土地之一,从它取名至今,不过60年的历史。钱塘江呈周期性演变,钱潮向南涌来了,宁围变成“塌江”,沉没潮水;向北滚动了,现出一片淤泥。潮起潮落,泥沙沉积,60年前才形成这片土地。
宁围真是偏僻呀。不仅离杭州40里开外,就是离县城也有10公里。我乘坐厂里派面包车,面包车沿着只能开一辆大卡车的沙土路行进,颠颠簸簸,不住地鸣笛,躲让着来往人群和“屁屁”的拖拉机。黄尘一股股地打旋。幸亏两旁成荫,遮挡住阳光照耀的尘瀑,避过了令人直感的窒息。
真难以设想,那些成群结队而来的外国客商,是怎样漂洋过海,找到这个小地方来的。
我第一次见到要写的主人翁,是在1987年8月6日8点。他坐着上海“桑塔纳”轿车弛进厂大门。门卫操着浓重“越音”,向他喊了一声什么,“桑塔纳”稳稳停下,他绕过门庭,去接等待他的电话。不知是那位老兄,清楚知道他总是在7点15分,准时进厂大门,不早不晚,准时拨通了他入口的电话。
“桑塔纳,领导汽车新潮流……”那时候的广告语。那么,这位坐“桑塔纳”的人呢?
上班电铃,足足响了半分钟。职工按部就班,准时上岗。他按照预约时间,接待了我。
他个子不高,宽额头,大眼睛,双眼皮,把面部勾画得粗犷的美。笑起来咧开大嘴,显得格外豪爽干脆。但不知怎的,当我一站到他面前,却像铁塔似的耸在面前,有一种威赫之感。这大概是因为他名气吧。
我是以“东风大家族”兄弟来访问他的。他脸上充满谦恭的笑,递上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
【————————————】
东风汽车联营公司
鲁冠球
杭州万向节厂厂长
【————————————】
他具有与他的社会地位极不相称的广泛社会影响。从普通老百姓到中央领导同志,似乎不少人都知道他。
历史对他今天并非初恋。命运的浪花,对前天、昨天、明天,即深刻而又曙望甚殷……
开
篇
【下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