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风 集 团
军
【接3】
寻
求
优
势
这是一股潮,可喜的潮。在东风汽车集团军形成壮大的过程中,它是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地方剧,起着繁荣大业的决定性作用。
剧之一:《开会缩边边儿》
1981年冬,贵州汽车厂人,焦急地盼望着到兰州开订货会议的代表归来。
党委书记王印正,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他看着拥挤在露天坝没人要的“乌江”牌汽车,想到积压在仓库里的价值300万元的汽车配件,想到3000名职工马上就要没有饭吃,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书记已经好几年了,每当发工资的前一天,走着小车到处去借钱,丢人现眼。除了说明领导无能,还能说明什么?上级开会,他不想去。去了,也是坐边边儿。
他不是不觉察厂子里症结所在。1979——1980年,每年生产汽车上百辆,这是58年“贵汽”牌子挂出来后,成绩最好的年头。然而,数量太少,质量不稳,生产越多,赔本越多。这是事实。
简称“规划办”的“汽车生产规划办公室”,成了名副其实的“空话办”:“不给你们任务啦,自己找出路吧。”上级对他们说。
自己找出路,就是他们的“任务”。对党委书记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好吧,配个能干的厂长。”黄道泰来当厂长了。看到黄厂长,壮实的身躯,满意又担心:“你这大块头,开会咋好坐边边呀……”
订货的代表终于回来了。使劲请客送礼的手段,磨破了嘴皮,只完成成本八分之一。“月儿弯弯照兰州,几家欢喜几家愁,需方高楼饮美酒,供方摆摊站街头。”他们的真实写照。
王印正书记,黄道泰厂长,夜不成寐,食不甘味。他们亲自领队,参观了国内大型汽车厂家,归宿:二汽。结果,喜出望外。
乘兴归来,作出三点决定:与二汽联营,走专业化协助道路;紧急刹车,停止“乌江”牌生产;调整产品结构,确立生产东风发动机总成和系列产品的发展方向。
剧,演到这里,转悲为喜。加入联营的当年(1982年),生产东风发动机418台,缸体、缸盖总成,首次盈利2万1千元。他们正像枯枝上的嫩芽,反映春天来临,预示逆境逢生的契机。
贵汽人“开会坐边边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下接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