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明文存》·屠正明著·报告文学·(二)创业艰难百战多·932篇

(2022-09-20 15:54:33)
标签:

杂谈

《双明文存》·屠正明著·报告文学
             (二)创业艰难百战多
·一·
     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15周年,喜庆之际,
          根据建厂以来各个时期生活片段,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编撰这篇报告文
          学:《创业艰难百战多》。向读者二汽建设过程的壮丽场面,展现建设者的
         高尚情操,开拓精神。同时,作为二汽人献给共和国盛典的一朵小花。

    历史,曾相信这样的经典:空间象一只大空,固定不变地摆着;时间象一条河流,均匀持续地流着。二十世纪初,相对论应运而生,改变了对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陈旧观念,确证“天上才一日,下界已百年”,并非神话,而是客观存在。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时空中运动十五周年了。十五年,在浩瀚无垠的时空里,不过一道微波。然而,亘gen古屹立的武当山,你看到了什么?万世长流的汉江水,你见到了什么?
     看到了,见到了,一座气势磅礴的汽车城,兀(五)立于新中国的创业史上!
     创业,创立基业之谓。“君子创业垂统,未可继也。”古往今来,多少开创大业的英雄豪杰,是那样遒劲,那样精明。那么,建设二汽的人们,是如何显示惊人的睿智和创造力的呢?快去拜歇那些英雄的创业者们,去品评他们谱写的一曲曲基调亢奋的“创业之歌”吧!

             在地图上画个圈

       登上襄渝线的列车,穿过武当山大隧道,沿汉江南岸谷地,西行60公里,就到鄂西北新兴的汽车城——十堰。
      1969年9月,僻静的十堰群山,炸响了隆隆的开山炮,崖涧沟坳,奔突起拓荒的钢铁机械。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在这里大规模破土动工。
      盘根错节的荆棘古藤拔除了,
      光浮嶙峋的硝石岩崖倾动了,
      日吼夜啸的豺狼虎豹跳遁了,
     千载沉睡的八百里武当苏醒了……
    今天,出火车站不远,停车场上,汪洋般的“东风”汽车映入眼帘:天蓝的,草绿的,米黄的,汰青的,银灰的,桔红的……浩浩荡荡涌往天南海北。
    举目眺望,一簇簇崭新的建筑群,星罗棋布般洒落在起伏的山蛮之间。二十多个专业厂,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依山傍水,分组成片。每片之间,以铁路、公路、电力和供水线路为动脉,连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汽车流水生产体系。东西60公里、南北10多公里的厂区,总面积达200百3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连绵不断。红墙银瓦和青山绿水,交相生辉。

      这片土地“得土地之精英,钟山水之灵秀”。蜿蜒曲折的汉江水,送它一条浅绿色的纱巾;碧波粼粼的丹江水库,赠它一面晨状的明镜;武当山七十二峰,给它架起瑰丽的丹嶂;堪称“华中屋脊”神农架,借予它一幅葱茏的画品屏。就在这片土地上,创业者们用心灵的聚光,胸中的五彩,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浩浩长卷。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摧趁月明归。”当你流连忘返的时候,你会惊问:这就是15年前只有几十户人家山乡小镇吗?
       毋庸置疑。
     《郧县志》记载:这片土地自古属郧地。唐末兵焚后,几无人烟。由宋及元,久经荒芜。明朝成化十三年,都御史原杰辅治郧阳,安置流民,始建郡县。然而复岭万重,户口空虚。后由湖北大冶金牛镇,迁来一陈姓人家。陈家打制铁器,手艺高强,便开一铁匠铺。方圆几十里的山民,都来交易山货,购置铁器。由此逐渐形成集镇,叫陈家街。
     到了清朝末叶,随着山区铁制农具的发展,人们进而拦河逐堰,开发农业。先后在百二河和西北流向的犟河上,筑起十个“堰” ,总称“十堰。二汽兴建之前,这里的最高首府——十堰镇,只有几十户人家,办有小型铁、木作坊,还住着陈姓的后裔。
       历史变革,几经沧桑。由唐至明,我们先人,曾耗巨资,大兴土木,兴建了风格独特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太子坡陡,紫霄巍巍,南岩奇峰,金顶生辉……引来无数焚香朝山的善男信女。
       然而,我们的先人所付出的和获得的,仅如这里流传的一支民谣所泣诉的:
                 唐修城(郧阳府城),
                 明修山(武当山道教建筑群),
                 清朝修个庙河湾(一座庙宇),
                 人民日子泪涟涟……
      历史的舞台,期待着中华民族迄今最优秀的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今创业者的登临!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毛泽东同志到莫斯科同斯大林会唔。两个伟人,一举谈了156项援建工程h。考虑到,汽车是精密机械工业,可以带动更多事业发展。先建一汽,再建二汽。当一汽正处筹建之际,二汽就被招呼了。当时称作“四二四厂”。为什么?大概是毛泽东同志1953年“四月二十四日”签署批准的吧!可是二汽呀,先天却是“一波三折”,历经16年的阵痛,它才撑出母体,勃发而出。

    “ 是谁最后决定建设二汽的?”
     二汽建设先行者们,异口同声回答:
     “毛泽东,周恩来!”
      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吧:
      1958年,毛泽东主席庄严指示:要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
      1968年11月21日,在二汽厂址举棋不定的时刻,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定:“二汽厂址可以确定在湖北郧县十堰地区进行建设。”

     1969年啊,正值共和国的二十周年庆典。可气候复杂多变。时序深秋,仍然电闪雷鸣,淫雨霏霏。刚入初冬,已是风雪飘零,冰冻千山。
     建设的战幕,正在这时拉开了。强大的中国建工一局,从大庆油田奉命开拔,引军入关,挥师南下;机械、汽车战线,响应一机部的调遣,选精拔锐,秣马厉兵,从北京,从上海,从长春,从武汉,从全国各省市,会师武当山下;本省和外省的民兵队伍,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日夜兼程,赶来参战。
       青山一顶,荒山一片。鳞次栉比的简易工棚,漫山遍野搭建起来。一眼望去,恰像古代重兵安营扎寨的军帐。一声令下,战旗十万,打响了汽车工业的“淮海战役”!
       寻找十五年前进足迹,我们看到了“动工第一铲”的珍贵照片。一台披红挂彩的推土机,在呼唤的人群中亮出银铧,犁醒了沉睡的苍山幽谷。红旗如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履带和胶轮辙印纵横交错。推土机齐头并进,挖土机铁臂起落,大型自卸车载着一座座“山峰”来回飞奔……好一派建设的壮丽图景!
        想到亲手为祖国建设一个大型汽车厂,让祖国跨上“铁骑”飞奔,创业者的心情,是多么自豪而又激动啊!请让我抄录当时的一首诗吧,诗的作者,是今天参加建厂十五周年庆典的一名工人。
                 进军红旗呼啦啦,建设大军迎朝霞。
                 为打汽车翻身仗,深山沟里来安家。
                 开山劈岭闯新路,炮声隆隆震山峡。
                 百里山涧摆战场,挥锹舞镐热汗洒。
                 干打垒里思大业,芦蓆棚内绘新画。
     “这并不算诗。”诗的作者,今天红着脸说:“这,仅表达当时的一种感情,一种信念。”
      诗言志。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情感,和用创业者汗水书写的壮志,才是真正的诗篇。

     飞架“丹东线”。
      峰岚起伏,重峦叠嶂。“山羊不能行,猴子不敢攀”。寒风刺骨,大雪封山。“举足不见路,抬头满天白”。要把丹江的电流引导建设工地,全长170华里,270座电塔竖上峰巅,限期60天。施工的“文臣武将”20员。那最初的种种疑虑,不无道理。
      “光浇筑铁塔基层所需要的4000吨砂石,就得一千多辆汽车拉,汽车无法上山。靠20个人往山上挑,至少得两年!”
      “二十来人,每天竖一座铁塔,也要二百七十天。”
     “这,中外高压线架设史上,没有先例!”
      山区人民需要光明,二汽建设需要动力。创业者正是艰苦卓绝之际,创造了奇迹。
      20多人,发动起“丹东”沿线300多个生产队的成千上万的农民。为二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农民兄弟啊,以“千斤担子万人挑”的吃苦耐劳的传统毅力,把座座铁塔,从挖坑、备料,到竖塔、放线,全部包干。
      铁塔上山难啊。创业者潜心考察武当山老营宫里的“龟驮碑”。那石碑少说也有万把斤,可是古人硬是把它立在一人多高的龟背上!只要足智多谋,牌楼也能过河。呼儿嘿,百副肩膀挑万斤。座座铁塔搬上山。陡然间,峥嵘群山添“百峰”。
     放线难啊。创业者想起了万里江河拉纤夫,成千上万的人们,排起“长蛇阵”,每人身上挽三圈,从山脚拉到山顶,从这山拉到那山……汗水盈盈,肩头沉沉。六十年代初,铁人王进喜肩上的“汽车煤气包”的重量,激发起手拉肩抗,豁出命去也要拿大油田的雄心壮志。六十年代末啊,二汽建设者们,以艰苦卓绝的拼劲和慎秘科学态度,把11万伏巨能,拽到了二汽!

     “一根扁担挑起艰苦创业的重担,两盏马灯照亮自力更生的道路。”这又是感动人心的诗。诗中人物杨树忠,今天一个专业厂的厂长。当年正是这段传奇故事的主角。
     当他闻听“丹东线”五十九天通了电的时候,58吨的变压器就不能过十几吨木桥?于是,杨树忠带领5个人,从长春的二汽筹备处出发,千里迢迢赶过来了。等待他的是一片荒凉的镜潭沟。真是名不虚传,除了两侧的青山,就是一条清澈如镜的溪潭。“早进沟,早动手,为大施工创造条件!”羊肠小道车不通,杨树忠等先行者,一根扁担,挑着行李,两盏马灯,一头钻进镜潭沟。
       没有住的。热情的生产队长,帮助来到一个仓库,说:“你们刚进来,砖无一块,瓦无一片,就先住这儿吧。”大家情不自禁地打量这所新居,咦,房顶露着天,屋内坑坑洼洼,还有一坑水。队长笑着说:“别看眼下这个样,明天就会变样。”第二天,果然,垫了新土的地面,夯得平平整整,水坑填平了,“天窗”关闭了,连墙壁也粉刷雪白。一根扁担靠墙竖,两盏马灯吊梁上,6个人席地而卧,只占个角落。挽日不落,点月当灯,围炉夜话,陋室如春。
      生活相当清苦。苞谷伴红薯,经常半生不熟;贫瘠土地,长不出蔬菜,就啃点大头菜,喝碗盐水汤。想加点酱油哩,哪里去找?他们第一个办起了“挎包商店”,经常到老远的地方去采购。有了酱油醋,就是美味佳肴了!
      生活象张弓。守业者走弓弦,创业者走弓背。弓背虽然弯曲,但只要迸发生命的全部活力,希望光辉就在前面。

     今天,最早来到二汽的创业者回顾当年,那种豪迈、乐观之情,依然洋溢于他们胸臆间。他们自豪地说:当年,条件困难,没有一天不拼命干;生活艰苦,没有一天不快快乐乐!
     他们心中凝聚着一种什么感情呢?
   “用鲜血和生命,在祖国雄鸡般的地图上画个‘圈’!”他们这样回答。
     啊,这又是一首壮美的诗!我们触摸到了创业者心胸中最激越的弦头。事业更像一张弓,弓弦是美丽的理想。搭弓射箭,射!他们正是这样,“射猎”了一座兴旺发达的汽车城。
      而今,把国家最新版本的地图铺面前,鄂豫陕接壤的辽阔地带,鲜明的添上一个“圈”——十堰市。
      这个“圈”有多大?二汽党委书记兼厂长的黄正夏,比划着说:“相当于八个‘紫禁城’。”
      这个“圈”里,鸣凑着巨大旋律:每年都有5/6万钢铁骏马奔腾而出。“嘶发月欲晓,蹄翻草色新。”
     这个“圈”里,已经居住三十多万人,在劳动,在生活,已经有5/6万名汽车大军,在创造,在追求……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