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魅力课堂 政治教师、中年党员吴宝文展示课设计及点评


标签:
党员魅力课堂杂谈 |
分类: 聚焦校园 |
http://s16/bmiddle/633cab0ctd1bb2296dbcf&690
从“自然•社会•人”看发展
政治组
教学设计思路:
从“自然•社会•人”看发展作为这节课的主题,研究、分析和探讨教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题,教学中采取层层分析,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以及现在北京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四个角度揭示本课主题。其中,事物发展的实质这一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对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整合,45分钟时间,除涉及本节课知识,还运用了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以及下一框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通过设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话题以及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问题,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课堂上学生首先被精彩而短暂的视频吸引,进而被丰富的综合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带入了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在教与学、思考与回答之中,比较顺利的达成了本节课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设计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而且通过板书设计进一步呈现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整体框架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板书设计如下图所示:
在本节课最难的环节“人的认识是发展的”部分,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并结合具体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预定教学任务。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之精彩,着实反映出作为理科实验班学生的整体较高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教学设计过程之艰辛但授课环节之愉悦!
区教研活动部分教师对这节课的点评
郑亚男(北京汇文中学):在选材上敢于从大视野切入,从自然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这三组镜头,把学生引入发展的世界。虽然选用“大材料”,但通过具体化的层层设问,把宏观的知识背景演变为具体的课堂问题,在老师的追问下,学生的具体知识不断被调动出来,并顺利地提升到哲学思维的层面。最后,哲学思考落实到北京城市发展的实践中,体现了生活智慧。教学中,教师思维流畅,板书设计巧妙,体现了学科特点。
王萌(北京11中教师,区骨干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师设计、师生思维过程、师生互动的每个环节的设计完整、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很高的学科素养,是一节优质示范课。这节哲学课立意好,综合多学科知识,体现了大哲学观。课堂大气,通过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多方面呈现一种景象,从宏观角度收获知识。截止到“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部分的问题设计有11个,教学中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把握了学科特点,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层层设问,体现了思辩精神,从浅入深,一步步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的另一大亮点是始终以“自然•社会•人”三者相伴相生,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落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孟立:(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本课呈现出几大亮点:
1、始终把握住主旨话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理论上注意两个问题:(1)自然、社会以及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进行剖析:每一环节出现的新、旧事物是什么?新、旧事物的含义是什么?以及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在设问上层层深入,牢牢把握两个核心理论问题,并且作到了前后知识呼应,深入分析,课堂达到了预期效果。
2、注重归纳法的运用,此方法很适合学生的认知条件,每一个教学环节从现象或者事实入手,通过分析引出哲学观点。
最后,孟立老师在本节课的理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