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633c68c2xa89faeb715ab&690
我承认,我喜欢吕克·贝松的电影作品,虽然我也承认这样的说法,这样的电影导演还不足以被视为大师,但这要看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去定义电影,认同电影。无论如何,当我面对这样的精致浩瀚、深情款款的影像的时刻,我不能不为之倾心,为之快意。我又想起了《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杀手里昂》这些电影,它们带给我电影所能够呈现的最初的快乐。我不能不为电影世界可以呈现这样的曼妙和多元而暗自庆幸。同样,他还表現“与自然合一”的人性渴求,东方文化会將之美化成崇高神聖的地位,而吕克·贝松卻蓄意凸显了这种渴望必需付出的人性脆弱之代价。
大海湮灭了杰克生命里太多太多太可宝贵的东西。湮灭了他的父亲,他最好的朋友恩佐,湮灭了杰克寄托了爱的一切、一切,他们都是以潜水的姿态沉潜到海的最深处去了,他们都先杰克而去了。当影片结尾,杰克毅然决然地沉潜到海底时,这种无休止的对于深海的沉潜达到最高潮。我想,一个人对于他自己内心的沉潜是永无止境的,人类文明对于自我生命源头的沉潜也是永无止境的。
这是电影里杰克为乔安娜描述的海底。“你知道怎么样才能遇见美人鱼吗?当你游到海底,那里的水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你就躺在了寂静里,呆在那里,决心为她们而死。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和你一起,然后把你永远的带走。”
破碎的事物总是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同样,也很残忍,但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比如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铬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
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道路和山岗,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即使知道最终会凋零枯萎,这些花儿依旧在春季来临时发芽,盛夏笼罩时努力的盛开。
杰克最终放开了绳子,切断了和人间的最后一线联系,和海豚一起游向不可知的深海,这个结局对他来说是求仁得仁。
如果童话一点,杰克根本就是海的儿子,每多呼吸一次含着污染辐射的空气,他的生命活力就消失一分。终于在这个夜晚,他回到自己的世界,回到亲人身边,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
就像吕克·贝松导演给我们看到的一样,也许在某个美好的夜晚,不论是海岸还是游轮的甲板,我们会忽然看见他浮出水面,抱住海豚的背鳍,笑着跟我们打招呼。彼时月华如水,幸福无处不在。
http://s6/middle/633c68c2xa89fbc104605&690
http://s11/middle/633c68c2xa89fbdd04fca&690
http://s9/middle/633c68c2xa89fc05b2ce8&690
http://s14/middle/633c68c2xa89fc153fa3d&690
(图片来自网络电影剧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