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人自杀的核心原因:人文精神的流失

(2011-09-07 18:16:52)
标签:

生存压力

人文精神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中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心理专家称,许多青壮年的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始终无法得到释放和纠正,最终走上自杀道路。(网易新闻)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社会问题,社会体制不会完全符合当时人们的意志。但尽管每个时代都有问题,但人类社会并没有因此而瓦解,反而是在不断的前行。这是人文精神长期积淀的功劳,倘若没有人文精神,社会不可能抵挡住每一次非理性的冲击。

 

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达25万人,对于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但问题是,自杀者大都是正处壮年的年轻人。而且相对而言,中国社会处在较为稳定的时期。这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了。

 

从表面上看,生存压力成为首要原因,但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我的爷爷奶奶经历过战争、饥荒,他们的生存压力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面对如此大的生存压力,他们还是白头偕老。这是我们现代人不能做到的。所以,生存压力只是表面原因,而核心原因是人文精神的逐渐流失。

 

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用来抚慰人们的伤痛,用来抵抗各种灾难,它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是完全可以抵御物质匮乏的困难。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基础,如果这个基础出现裂痕,或者逐渐流失,那么任何困难都能将人轻易击倒。

社会,说简单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健康的社会是靠人文精神来维持这种关系的。这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包括对人的尊重,对命运的维护,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肯定。这一切都是我们当下社会缺失的。

 

我们现在基本不提倡人文精神,提倡的是适者生存的生存规律。丢失了人文精神,相当于丢失了一个健康心理的环境。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靠某种利害关系去维护,那么人文精神存在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只在乎利益,不在乎感情,人活着还有希望吗?

 

在众多自杀的年轻人中,他们失去了与现实抗争的勇气与力量。但问题是,勇气与力量必须有一个立足点,那就是人的感情。自杀者可以放弃一切感情离开世界,亲人、朋友在他们心里已不是活着的理由。这只能证明我们的人文精神是多么脆弱,或者是只剩下一个空壳。人文精神是挽救整个社会的力量,而如今它连一个人的生命的都留不住。

 

事实证明,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全球的人文精神都在出现裂痕。而我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精神一词,对于当代人来说,是多么虚幻的词汇,流失就流失吧,无所谓,物质决定一切。但随着人文价值的流失,流失的恐怕会更多,例如希望与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