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读“重口味”。
(2011-09-02 19:32:00)
标签:
重口味思想读书哲学文化 |
分类: 读书笔记 |
每次走进书店,摆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娱乐性书籍。从鲜艳的封面,到刺激眼球的书名,都在说明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如今的物质基础,可以给我们提供任何娱乐花样的可能性,可以让任何国家的娱乐形式充斥这个时代的每个角落。但我们为何一定要把阅读与书籍也娱乐化呢?
如果从娱乐的角度出发,阅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网游、K歌、泡吧都可以达到娱乐的快感。如果读一本长达上百万字的穿越言情小说,不如去看八十集的穿越言情电视剧。书籍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载体,阅读是吸取智慧的方式。我们以一种狂欢式的生活方式,违背着阅读与书籍的初衷。
不过,这也符合现在的“真理”。“一切皆有可能。”“就是要娱乐。”“开心就行。”等等。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逻辑。我经常听到周围的很多人说,读书就是因为无聊,消磨时间,读书与知识无关,与智慧无关,与“无聊”“消磨”有关。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我们淘汰掉了。
一个健康的大脑,应该在面对外界的事物时,对其进行认知和梳理,以构成自己的世界观。但我感觉自己对外界只是感知,并未进行梳理,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基本没有世界观,或者只有混乱的世界观。这源于我们丢弃了独立思考的本能。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异常脆弱,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阅读成为构建和坚固世界观的方法之一。
人的思想、世界观、认知度,是长期锤炼的结果。一本娱乐书籍,只能用于消磨时间。而阅读一本“重口味”书籍,则能改变一个人认知世界的角度与力度。之所以称为“重口味”是因为它能对人心灵与大脑的猛烈撞击。
最高的阅读质量,是类似于铁匠在火炉上打铁的过程。阅读每一本“重口味”的书籍,都是用思想的铁锤锤炼思想的过程。击打力度越大,智慧的纯度越高,思想越有锋芒,溅起的火花也光彩夺目,灿烂的文明星空就是这样形成的。
不过这是人类古老的智慧,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我们经常抱怨生活太寂寞、太孤独,这与阅读质量的下降有很大关系。阅读书籍不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是生活中的“甜品”而已。
娱乐使人轻松,但轻松不等于轻浮。轻松是一种休闲状态,轻浮是失去“重量”的表现。人做为一种能独立思考的物种,应该有思想的“重量”,人才不会轻浮、寂寞。
在我读的书籍中,我认为有两本是最具“重口味”的。一本是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另一本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两本书整整读了一年,还没有读完。它们不想小说一样,可以一目十行,而需要逐字逐句的思考。人类的历史与思想,都聚集在这两本书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快乐是无限的。这两本书或许我这一生都不会读完,因为他们不只是几百页的纸张与几十万字这么简单。而是对大脑的开发,与对思想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