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难的力量

(2011-05-10 14:54:00)
标签:

苦难

力量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读武韵的《枝岈关》 
                        本文见载于《中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四期。  


  “苦难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从前我把文学的苦难仅仅理解成为作家创作的素材,最多是获得读者眼泪的工具。但读完《枝岈关》后我却为自己从前对苦难的理解感到惭愧。苦难在这篇小说中是一种反思,一种愤怒,一种崇高。
   对于我这样一个生于80年代的人来说,苦难太过于久远,难以更深层次理解,可以说只停留在一个虚幻的印象中。而《枝岈关》却把这种飘忽于空中的久远印象实实在在的展现在眼前。
    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自私、贪婪、欲望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蛀虫。小说中的三哥就是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在小说最后三哥突然醒悟,精神世界的升华完全出乎了读者的意料之外,但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于是我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苦难的力量,就像小说中的三哥低估了自己的父亲孙小孩一样。小说的开头,三哥并不了解父亲,因为他是以当代人狭隘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亲,难免产生一种隐藏的歧视,一种压抑的仇恨。当三哥了解父亲所遭受的苦难,传奇般的人生,还有与黄芽儿的爱情的时候,他对父亲态度的转变便是顺理成章的。他们父子之间的冲突是因为对于苦难理解的深度有关。小说的最后三哥对一群蔑视过去的年轻人进行了愤怒的谴责,这段情节是三哥精神世界升华的标志。人们对苦难的理解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苦难就会成为一种愤怒,对现实生活中种种浅薄丑恶的不满。苦难是一种反思,它会成为当代人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苦难是一种崇高,他能将一个平乏庸俗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人类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苦难存在,老一辈人经历了战争、饥饿、灾荒的苦难,我们的父辈经历了残酷、愚昧、非理性的苦难,我们这代人也同样经历这苦难,压抑、毒品、艾滋。当我们的后代嘲笑我们经历的苦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谴责、愤怒呢?是否也会有人将苦难化为一种力量呢?

 苦难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