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让李承鹏变成碎嘴子。

(2011-02-28 13:06:51)
标签:

李承鹏

小说

《寻人启事》

王朔

慕容雪村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小说,让李承鹏变成碎嘴子

 

我认为当今中国杂文写的好的有三个人,梁文道,韩寒,李承鹏。这三位的杂文篇篇要读。梁文道的文章,书卷气很浓,有学者风范。韩寒的文章诙谐幽默,属于冷刀子杀人。李承鹏的文章最有力度,咄咄逼人。

好的杂文一定要有力度,以性爱的等级来分,梁文道的文章是烛光红酒似的的调情,韩寒是风花雪月的性交。李承鹏就是光天化日的强奸。而且奸得有理由,有力度。总之,李承鹏的杂文,够劲!

我是李承鹏的粉丝。对他的小说抱有很大希望。所以前几日买来正版的《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的宣传文案是:谁说王朔不可超越?!后痞子文学时代已经到来。

不得不佩服痞子文学的生命力,二十年过去了依然保持着活力。中国文学的几个流派都已濒临灭亡,梁晓声代表的伤痕文学,余华代表的苦难文学,陈忠实代表的秘史文学,等等都在渐渐衰退,后继无人。痞子文学能保持活力,与中国社会的变革有关,大量的人民涌向城市,城市生活成为主流,痞子文学的题材恰好是城市普通人。

痞子文学经历了几代人。王朔第一代,石康第二代,慕容雪村第三代,到了李承鹏为第四代。痞子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这个社会他妈的无可救药。

痞子文学的价值是在于把一切虚假的崇高砸碎,让人活的更明白,不迷信权威,永远对社会保持怀疑精神。

在读《寻人启事》之前,我觉得李承鹏是最是最适合痞子文学的作家。他在杂文里挑战权威,永远保持着庆幸的头脑,怀疑周围发生的一切。

小说,毕竟是文学的一种,文学,毕竟是艺术的一种。所以,小说的价值,还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我觉得,这是李承鹏小说里缺乏的东西。

读《寻人启事》,好像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读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段子,整部小说,支离破碎。不像是一部完整的小说,更像一个单口相声。就像吃一碗米饭,不是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呼噜,而是一粒粒的往嘴里塞。丧失了小说可以让人陶醉的感觉。

小说中一个个幽默的段子,让李承鹏变成了相声里的碎嘴子。

我觉得好的小说,还是应该玩一玩深沉。例如王朔的小说,价值不是在于小说里的那些糊球乱砍,小说毕竟是书面语,你看不到说话人的表情,听不到语调,因此,任何方言小说,在读者看来都是普通话,包括北京方言。再说,糊球乱砍的能人,民间多得是,何必在书中较劲?

王朔的小说很让我感动,这些感动来自于小说中的孤独感,对城市生活的解读,对人生价值的剖析。王朔的小说,其实是一幕幕的悲剧,用他自己的话说“把人生无意义撕破给别人看”。如何撕破,这就需要王朔的语言天分。

石康的小说,属于半意识流,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完整的人物交待。小说故事没有多少篇幅,中间穿插了大段大段的哲学论述。对于读者而言,这种写法能产生一种阅读的快感——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写什么,或者继续故事,或者继续论述,或者进入下一个故事,或者结束。而且石康的哲学论述完全是围绕生活展开,能让人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种快感是阅读小说的最高境界。

在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同时还在读慕容雪村的《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的这部作品充满了魔幻色彩,发挥了很好的想想力。《寻人启事》的想象力只是用在了一些段子的幽默上,属于小聪明,浪费了李承鹏很好的想象力。而慕容雪村的想象力属于大智慧,小说的主题也远远超过了《寻人启事》。《寻人启事》是描写一个阶层社会人们的尴尬,而《多数人死于贪婪》在讨论全人类面临的问题。两本书的价值不可等量。这与作者的创作灵感,艺术想象力有关。

痞子文学的痞,并不是最核心的部分,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痞子看世界的角度,这种角度需要作者本人的辅助,而作者恰恰没有介入,让书中的痞子成了一个扁平的人物。

其实,《寻人启事》中写的一些事情,在李承鹏的杂文里已经涉及到过了,有些幽默的段子在杂文里也用过了,对于创作者来说属于冷饭热炒。

李承鹏写小说最大的问题是把小说当成杂文来写。把杂文中讲到的一个个的问题,用一个故事串起来。有点像糖葫芦,所以他的小说可以成为“糖葫芦体”。

“糖葫芦”最大的我问题是,缺乏“洋葱”的性格,一层一层的剥皮,最后可以呛出读者的眼泪,这眼泪可以是感动、可以是感悟、可以是无奈等等。吃糖葫芦,第一颗是酸的,和最后一颗没什么味道。

《寻人启事》让我从第一页笑到最后一页,中间没有别的情绪。有感动的成分吗?有,但感动的成分已经在他的杂文里面看过了。

李承鹏在序言里说的也很清楚:这本小说与文学无关,与健康有关。但做为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还是希望他能玩出深沉、深度、有艺术性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