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个人空间的守护者
(2010-09-08 02:31:11)
标签:
理解空间周国平渴望变化情感 |
分类: 生活随笔 |
如今的理解,往往是背负着利益,那就是“获得”,也可以说是“同化”。这种“理解”经常出现在恋人之间。“我想理解你”或者“你要理解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就回感觉“理解”已经不是沟通的方法,而是“获得”的一种方式。周国平在《在黑暗中并肩行走》中写到:“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这句话很显然表明当代人的“隐性空间”越来越小,总渴望被人同化或同化别人,丢弃不甘寂寞的个性生活。所以,我们虽然过着愉快的“阳光生活”,但总是千篇一律,一个人的行为和一千个人的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任何个性的存在价值。在博取被外界理解的同时,也给予了被同化的机会。
理解,不应该是一种占据“阴性空间”的方式,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行为。例如恋人之间,总是用“理解”的方式探询对方内心深处的秘密,用来衡量对方的“忠诚度”。朋友之间,用“理解”的方式打听对方不愿再提起的往事,无意中在心里回发出一种本能的嘲笑。父母用“理解”偷看子女的日记,让最纯洁的关爱,变成残酷的管制。这种种爱意的恶化并不是“理解”所造成的,而是利用“理解”的方式去满足个人的占有欲。
不可否认,理解在生活中的交往起到关键的作用,但理解的动机与适度却操纵着理解本身。理解的动机本应该是爱意,不是侵占对方的“隐性空间”;理解不是对对方的世界一清二楚,而是让对方觉得在他的“个人空间”门口站着一位守护者,时时刻刻守护着个人世界。为恋人守护一个私人空间,双方永远不会成为感情的累赘,正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为朋友守护一个曾经伤痛的空间,自己便不会成为卑劣嘲笑者,而是对朋友忠诚;为孩子守护一个个人空间,自己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管制者,而是成为孩子生活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