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踏雪环山25公里徒步记

标签:
西湖群山徒步毅行踏雪环山 |
分类: 徒步线路 |
7:56来到浙大玉泉校区门口。之前我已在青庭青旅边上的早餐店吃了碗面,并买了两份蒸饺带上,S已发来微信,说自己已经到达。S在杭州已有三年,并且在杭州户外圈中小有名气,她说自己对于此线路的大多路段都分段在不同时间里走过,但全程徒,这还是第一次。
8:22做伟人真不容易,这么大的雪还要站那儿向大家挥手致意。与S会合后,我们一直在等Z,直到8:20,Z不但没出现,连电话竟然也无人接听(事后得知是闹钟没响,睡过了头)。我们已没法再等,出发。。。
8:24上山的路就在毛主席像的右侧,笔直向前走就是了。
8:28看到前面的白茫茫一片,仿佛回到了童年,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8:30校园里路的尽头就是这情形,注意下墙上那列毛笔字,很明确:由此上山。
8:32走出这扇门算是正式离开了浙大校园,同时也踏入了冰雪世界。
8:39开始的一段很静,除了我俩的脚步声便是积雪从树上滑坠的声音。阳光使树梢的积雪逐渐融化,融水使树与雪的接触面间变得光滑,一旦摩擦力小于了积雪的重力,积雪便会瞬间滑坠下来,本被压弯的树枝在减负后反弹的过程中有时会引起更多的积雪倾泻而下。而我们脚步的轻微振动,又更多的触发了这种情形的发生。在本次徒步的全程我们都被这种现象骚扰,因为它有时就发生在我们头顶之上,积雪贯进衣领的感觉是相当糟糕的。
8:43我们遇到第一个路人,还有他的斑点狗。看得出他应该是每天早上都要上山,此时已经完成今天的锻炼正在下山了。
8:44我们只用了十几分钟就上到了山脊,接下来的路都是沿山脊前行了。
8:46此时的城市正从昨夜的酣睡中醒来,阳光正想努力穿透薄雾普照大地,但苏醒的城市吞吐着雾霾很可能使这努力化为泡影。
8:49遇见环卫阿姨,她今天的工作已完成大半,而我们才刚刚开始。
8:50路一直向西延伸,左侧就是这座城,右侧的西北方侧是群山。天空由东向西也从苍白过渡到蔚蓝。我们正从城市走向远山,从乌蒙迈向碧蓝。
8:51经过山脊上一个有护栏的观景台,每个护栏的主立柱上都被人塑了一个小雪人,上面这个是最有型的。
8:53又过一个观景台,可能是由于非周末,晨练的人并不多。一只狗正在雪地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它那身好皮毛了。
8:53在北侧已基本可看清山下的建筑,S告诉我这是文二路一带。
8:54在东侧,太阳正努力向上爬着,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温度。感谢上苍这几天的厚爱,全程还派太阳一路护航。
9:05西北侧的天空在白雪的映衬之下一碧如洗。
9:11一位穿着单薄的小伙子从我们身边“飞快”地跑过,S告诉我,经常有人在这条线路上“跑山”。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赶忙端着相机追了上去,直到拍到下面这张照片,才让他消失在我的视野之中。
9:15这是我此程第一次感觉到雪景的美丽,但实际上,这样宛如童话的景象,在前半程曾不断地出现。
10:11,在到达北高峰时,S正把自己鞋上的冰爪抛入路边的垃圾桶,然后又换上双更好的。在上山不久,S便告诉我自己带了两双冰爪,为了防止在覆冰路面跌倒,建议我们每人在鞋上套上一双。我几乎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的好意,要知道对于一个童年在东北长大的人,早就在磕碰中掌握了在冰雪路面自由行走的能力,虽时隔30余年,但从踏上这片冰雪天地时起,我便感觉身体中某种东西被唤醒了,仿佛天空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哈,俺又可以撒欢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整天的徒步只滑倒了一次,而S在临近北高峰前已滑倒了好几次,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冰爪上的所有钉子都磕掉了,只得换双新的。
北高峰上大多的建筑都属于这个“财神庙”,据说很灵验。秉承“入乡随俗”的优良传统,我也进去磕头皈依,但估计是当时心不在焉,没能应验,回来后过年期间逢赌必输。。。
10:23从北高峰西望,美人峰在天地间浩然屹立,但仍没能冲出浓雾,跃上蔚蓝苍穹。
北高峰南侧山下就是赫赫有名的灵隐寺,在厚厚积雪的覆盖下更显古朴典雅。
10:27我们在北高峰大致停歇了20多分钟,然后开始沿财神庙北外墙的小路继续前行。
10:38接下来一段是很长的上坡,几乎已看不到行人,台阶的积雪比已行过的路厚了一些,被人踩踏过的地方经过一夜已结成了冰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又开始有些许融化,踩上去就是如履薄冰了。
路好象没有穷尽,这便是大多旅者在旅途中的最大困境。此时指引人的只有两样东西:信念与希望,但心中却被不断想放弃的念头百般折磨。
10:47到达美人亭,亭中的景象不堪入目,到处散落着野外宿营的物件,有破损的帐篷、喝了半瓶的矿泉水、散落一地的食品与取暖贴。我很难想象一群爱好宿营的人出于怎样的心态把这里搞成这样,所以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半夜里无法抵御这突降的寒流而落荒而逃才留下了这般惨状。
11:37下一个目标是龙门山,站在这里眺望,登山道一览无余。
11:38大致就是在拍摄这张照片前,我们停下来吃了午餐,准确的说就是那两份我在早餐店买的蒸饺。由于密封得比较好,温度与体温相当,吃起来还算可口。
此时南侧的山下一座房子很有特色,使人马上想起了佛教中的“万”字,S说那里叫小西天。
11:43在我们开始攀登龙门山不久便看到“跑山哥”从山上下来了。我们马上叫住他,问他出了什么状况。交谈中得知他来自上海,他说自己已到达天竺山与石人岭间的叉口,上天竺山的土路积雪太厚,他决定放弃,所以就折回了。我们当时无法理解雪太厚是什么意思,怎能逼得他最终放弃,直到我们自己走上那条路。
11:45上龙门山的最后一程道路都是沿着一组铁栅栏上行的,已快到正午,太阳充满了暖意,照得我们已经出了N次汗又干了N次汗的身体暖洋洋的。
从这张石凳上的残雪很容易捕捉到阳光在一天中掠过的痕迹:开始消融变薄的一面明显是南面,而厚实不化的一面是北面。
11:56我们已经翻越了龙门山走向下个目标。
11:58下山的一面山路是向阳面,积雪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开始了加速融化,在路中间变成了一种冰与水的混合物向下缓慢流淌。树上的积雪也加快了滑坠的速度,周围的树林不停地发出沙沙的声响。
12:18这一路一直与这种做工考究的界桩伴行,它的截面呈三角形,只是不知有何用处。
每逢下山道,我总能把S甩出很远,但一到平地,又会被她追回来。进入下半程后,我开始佩服她的毅力与勇气了。
12:44下了龙门山再经过石人岭后上行一点,我们终于到达了上天竺山的叉口,就是图中正前方的土路。
12:47一进入上天竺山的土路,我们马上明白了“跑山哥”为什么最终放弃了。这里位于山北,大片的积雪毫无融化的迹象,大片积压在树丛上方的积雪形成了无数堵雪墙,要想通过,必须在其中穿行,更要命的是由于山林茂密,接收到的阳光热量很少,这里的温度明显比我们已走过的路要低上几度。以“跑山哥”的单薄穿着,知难而退应是明智的选择。而我俩则穿着连帽的风雪衣,保暖与御雪功能兼备,所以选择勇往直前了。
13:37登顶天竺山顶用了近一个小时,其间上过此山的S曾一度以为已经登顶,结果却发现还只是个土包,估计连她也没想到会用掉这么多时间。
13:39天竺山顶就是这么一座古怪的房子,门密封得很好,里面不时地发出机器运转的怪响。我们也没敢久留,掸下身上包上的积雪便急忙下山而去。
登顶后的背包。
13:57下山的一面向阳,积雪被阳光晒化在路上聚成了小溪,使路变得很泥泞。好在下山的土路不长,没过多久我们便从密林中钻了出来,展现在眼前的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茶园,中国最有名的一片茶园——龙井到了。
那山岙里的小村落就是龙井村,多年前曾经与很多同事随旅行团在村里边喝茶边仰望这片茶园,听了很多关于它的传奇故事,当时便想有一天能上来看看就好了,今天竟然就这么实现了。
14:04我们从龙井山顶的最高处狮峰旁经过,大约10年前,一位大学同学曾送我一罐龙井上好的茶叶,我注意到是“狮峰牌”的,当时不明白为什么最好的龙井茶是“狮峰牌”的,现在终于清楚了。
14:07过了狮峰,便是杭州著名的踏春路线——“十里郎当”了。此时我开始察觉到S言语中开始流露出担心我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线路的忧虑。
14:21十里郎当的风景真是名不虚传,前五里均是茶园风光,后五里则是山地景象。
14:32在到达这个亭子前我第一次感到深深的困意,整个人好象要沉沉睡去,于是只能停下来到这亭中休息,估计这与我有午睡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在家里,中午不睡觉,整个人下午与晚上都会难受。
近处山坡上,两棵小树傲立雪中,仿佛是大山渗入空中的毛细血管。
14:38在山的北侧一块由群山围成的盆地,那梯田也是由茶树构成,那是一块也很有名的茶园——梅家坞。
此时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在每座山的背阳一面,积雪仍然很厚,而且没有融化的迹象,但向阳的一面只有零星残雪还挂在枝头,大部分山林已重现了苍绿,给人春天将至的错觉。
15:11在一处高地之上,我的视野第一次越过了群山看到了东南面的钱塘江。
15:20看到这片竹林时,S说我们已在五云山顶,山顶的真际寺快到了。
15:22我们是从真际寺的后院进入五云寺的,首先注意到的就是院里这一个个雪包,我仔细看了下才发现这是由院里的兰草被雪覆盖形成的。
S告诉我,从前山上真际寺的山路上隔几百米就会在石板上看到一朵红色的祥云,一共五朵,故名五云山。后院这朵是第五朵,也是最大的一朵。
15:25此时的我们已极度疲劳,到达此处前,携带的热水已经全部喝光。在真际寺前院,我们看到一对游人正在院中坐谈。于是我们过去,请求他们能给我们一些热水,两位萍水相逢的路人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将各自的水杯重新灌满了热水,谢过两位好心人,继续赶路。
真际寺前那棵著名的千年古银杏。
15:29从五云山走下来,几乎全是竹林,此情此景使我马上想起了很多图片上看到的西湖新十景之一“云栖竹径”,回家后查了地图发现此地西侧的山下真就是“云栖竹径”。
15:34在到达第四朵祥云时,S告诉我不用再沿石板路前行了,要拐向左侧的一条土路。这也是此程最难辨认的地方了。
15:38这条土路位于一个山岙之中,估计一天中都晒不到太阳,所以积雪仍未融化,很容易打滑,还要不时跨过些倒伏的竹子。
15:51终于下到了山下,这里位于两山间的峡谷中,沿着峡谷全是茶园。我怕自己走错了方向,只得停下来等S。
15:54虽然太阳已有些偏西,但金色的阳光洒在整个峡谷中,满目苍绿,人的心情暂时大好。
15:58我们到达了林海亭附近,此处有公路可回市区,离我晚上归家的列车发车还有两个半小时,S非常镇重地告诉我,我们已经不可能走完全程,除非我放弃晚上回家的念头。她要我做出选择:是现在马上乘车回家,还是继续向前。绝望与沮丧一下子爬满了我的心菲,但我还是说先继续吧。
16:02我们又在向下一座山进发,注意下左侧水泥柱和下图树上、地上的标记,西湖环山25公里线路实际上是一条标准毅行线路,已经举行过多次国际性的比赛,这些标记就是在历届比赛后留下来的,全天我们在很多地方见到,并遵循它行进。
16:06大概就在这里,沉重的疲劳和突然而至的脚抽筋,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无助感,我坐下来喝水,发现水烫得无法下咽,便抓起身边的大块积雪放入杯中,直至水温降到可以饮用。
16:38又是一段长长的山阴段,我疲惫得简直都出现了幻觉,一直都想着自己正在错过归家的火车,而身体却不听使唤,感觉自己与行尸走肉已没有太大区别,像只蜗牛向山顶挪动着。就好象看着某个悲剧即将发生,自己却怎么也无法挽回。此间P从杭州东站打来电话,问我何时能够赶到与他汇合,他将与我一起回家,我说:“6点吧”。
16:44登顶马鞍山的这一程我感觉是全程最艰难的一程,心理与身体的双重艰难。当S指着远方那建筑对我说那就是贵人阁,沿那里山路从虎跑景区出就是回城公路时,我的大脑快速地做了一下估算,马上发现我有70%的可能赶上回家的火车。这个结论一下子鼓舞了我,身体内的最后一点潜能被激发了出来。
17:05我已经站在了贵人阁下,我对自己赶上火车的信心又增加了一分。
谁能告诉我山那边这些房子是什么地方,感觉不错,下次带家人过去住下。
。
更多徒步线路相关资讯请查看本人此目录下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64668270_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