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雁荡山雁荡四尖百岗尖雁湖凌云尖 |
分类: 徒步线路 |
10:18我们已进入雁湖景区,进准备穿过雁湖景区著名的石门。由于当时是十一假期,景区内游人很多。此行我有四个小伙伴:地理老师Q、语文老师H、历史老师M、经常与我一同爬山的R。
13:14我们站在雁湖边欣赏美景。之前我们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徒步,并在雁湖林场附近吃了自带的午餐。过梅雨瀑后就几乎没再遇到游人,因为虽然雁湖景区以雁湖命名,但极少有游客真地爬上两个多小时来一睹雁湖的芳容。关于这两个小时的路径及雁湖景区介绍请见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8d26e0100v2yi.html
13:23在雁湖边停留了十来分钟,我们便继续向东进发,远处那露出的山尖才是此行的终极目标——百岗尖。
13:34从松林中穿出,在一个缺口向东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完整的一条余脉从雁荡主山脉上延伸出来,伸向南方,其终点便是著名的芙蓉峰。
13:40接下来的路都在齐肩高的灌木丛中了,并且要马上面对一座看起来还算平坦的山峰。
13:41此时向北望可以看到北面山下一座小山很是独特,那是仙溪上游一带,算是乐清的山老区了,从山下的公路经过它边上,还是感到挺有气势的,但从这个角度看更象块小石头。
13:44已过正午,太阳有点大,估计是两山垭口的缘故,风也很大,吹得芦絮乱舞,发出沙沙的声音。
西北方向一片松林从山阴一直向上顽强地生长,不知何时能长上山尖。
13:55回望刚刚经过的“雁湖大尖”。之所以称做“大尖”,估计是因为它的顶部及周边山峰较为平坦,缺少陡峭之势,但其他三尖则恰恰相反。即使如此,雁湖大尖却是仅次于百岗尖的雁荡山第二高峰。
14:03即将登上此无名山峰顶,大家已现疲态,顶部虽较平坦,但灌木却有一人多高,只有几个巨石隆起于草丛之上,于是大家决定先坐下歇一会,再继续前行。
14:10不远处一块岩石从此角度看象只呆萌的猫头鹰,大家纷纷过去与之合影。
14:15继续前行,发现路没有通向山顶,而是绕向山的南侧,并有些下坡。
14:28在进入一片树林之后,我们很快又看到了户外团队经过后留下的红绸带。
15:01又经历了半个小时的艰难攀爬,我们终于登上了凌云尖顶,这里应该位于石门峡谷的最上部,可以鸟瞰整个峡谷全貌。
视野越过远山可以把芙蓉、南塘、南岳广大区域及乐清湾都尽收眼底,感谢天公作美,今天是个好天气。
凌云尖顶长着很多这样的野果,已经熟透,我们摘了些品尝,味道尚可,但怕有毒不敢多吃。
15:20行至凌云尖最东侧,发现路弯向南侧,而正东则是万丈悬崖。
正东方向的“雁荡最高峰”——百岗西峰看似已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脚下却是万丈深渊,插翅难过。
15:27正当我拿着相机在此流连往返时,猛然发现我的伙伴们都消失在这片草丛之中,连忙拔脚追赶。
15:31这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片比人还高出一头的箬竹丛,丛中光线被密集的丛叶、茎干所遮蔽,非常晕暗,枯径阴深,好在伙伴们就在前方。
15:42花了十分钟从浓密的箬竹丛中钻出的那一刻,五个人被眼前的美景震惊了。我几乎可以断定,这里便是我两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地方。还是用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中第四天的一段话来描述一下此情此景吧。“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即小土堆),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之前两年每读到此便会迷惑此地到底在哪里,此刻这景与文字所述竟然如出一辙,一样一样的,四百年来一直一样,怎能让人不激动。
“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从此照片来看,确实如此。注意一下上图右下角那条发黄的草线,从其他驴友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这是通向龙湫背村(即〈徐霞客游记〉中所提“云静庵”所在地)的土道。如果真是如此,400年前徐霞客正是在清隐徒带领下由此路上到此处。(有关徐霞客在雁荡山游历请见本人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8d26e0101dkgz.html)
15:46大家在赞叹大好河山之际也不忘拍照留念,R站在岩石高处把南面的山海尽收手机之中。
15:52晃然回首,看见太阳已开始西垂,高峰在山脊上投射下的影像正在不断拉长,感觉黄昏将至,赶紧加快了脚步。
又走出一两百米,再次回首,可睹凌云尖东侧的整个峭壁,确实幽深险恶。其下应该是著名的东加岙峡谷,内有一条险道可直达百岗尖顶。
15:58追上前面的H时,他正在一块岩石上休息,言语中透着疲惫。
Q和M一直走在最前面,超出我们有一两百米。
16:01远观山路扶摇直上,仿佛再上几步便可平步青云、摘星挂月。走起来才发现脚下乱石嶙峋、荆棘密布,险象环生,稍不留神便会人仰马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更有过之,有时不仅虐身而且虐心。
16:05此段山峦北面的岩石呈现出垂直的柱状节理,这在雁荡比较少见,但在嵩山却大面积存在,在那里有些山峰几乎整座山都是由这种岩石构成。
R不愧是我们几个中最年富力强的,与他爬山,他总是帮我背包还能悠然自得,玩出自己的花样来。
16:07这一带山脊让人印象深刻,巨大的岩片仿佛刚从山体上剥落下来,随时都可能崩塌滑落。
16:09 Q和M正在为登上这段仰角有80多度的岩壁做准备。
16:16看着山脊右侧的景象,有时会有种冲动,想从这里滚下去会怎样,会到达什么地方?站在太高的地方,往往会忽视脚下的丛林山谷有多么险恶,以为哪里都能一马平川。
16:29行至此处,发现前面的山脊突然断裂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断裂豁口,我们只能先下到底部,再重新爬上对面的山脊,才能继续前行,而目测这里的落差应该在100米左右。
R已行至豁口底部,与整个山体比较特别渺小。我所站的山峰在阳光下的投影此刻正好形成了一个鹰嘴形状,好象正准备啄食行进中的R。
16:32待我也快从这边山峰上走下来时,对面的山脊看起来更显巍峨峻峭、狭长犀利。
先行到达的Q和M正躲在豁口底端一个阴凉处吃掉最后一点干粮和水果,因为大家知道重新登上对面这座山脊,离百岗尖就是举步之遥了。
比起灌木丛中的莽径,眼前的乱石更难让人辨清路迹,好在很多石块上都留下了箭头指示才不至于迷路。
16:49登至半坡,举目西望,刚刚经过的群山即将淋浴在夕阳之下。
这片乱石区非常巨大,应该是近千万年来山脊上岩石不断风化剥落后坠落下来堆积而成。人行其上,由于坡度很大,只能弓身而上,还要考虑自身稳定性和下个落脚点,对本已身心俱疲的我们真是雪上加霜的摧残。
17:07当我们登上山脊之时,最能表达那一刻心情的话,估计是当下被很多人所熟知的那句:“眼在天堂,脚在地狱。”在整个人濒临崩溃的边缘时,看到了世上最美的风景。夕阳映衬下的百岗西峰呈现出古铜色,显得威严凝重、苍劲浑厚。
北侧的无名山峰,想必亿万年前是与主峰相连的,但不知何时被一巨斧劈离开来,留下的切面还那么平整。
17:09五个人此刻都已筋疲力竭,身边除了少许的一点水外其他食物均已耗尽。躺在这岩石之上,根本就不想起来。本次徒步我们本就没打算在山上过夜,所以都是轻装上阵,每个人除了身上的T恤,没有带其他御寒的衣物,但风中已可察觉出丝丝凉意,必须要在日落前赶到百岗东峰雷达站,否则会有失温的危险。
夕阳下的群山美景用再多的言语文字来描述也不为过,还是用照片来说明吧。
17:18终于到达了百岗西峰,在此我们并没有停留多久便继续奔向百岗东峰。
17:27在百岗中峰一带看到了这么不堪的一幕。近几年随着雁荡户外登山的兴起,从山下各点登顶百岗尖已成为非常热门线路,甚至有多家商业户外机构将其列为供选线路。每当天气晴好的假日,从雁荡中峰至雁荡东峰段能看到大批的户外登山爱好者在山脊间游走。希望大家还是要怀揣热爱自然之心,将不能降解的物品携带下山,还自然于本来面目,毕竟亿万年来雁山一直未变。
17:37这是当天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雁山宠大的身躯已经挡住了整个下沉的夕阳,她被投射向遥不可及的东方,只有那高处的天际还能看到一缕橙线。对于满山的生灵,又一个白天结束了。
我们在接近18:00时到达百岗东峰,没有任何征兆,气温骤降,寒风刺骨,瑟瑟发抖的五个人躲进了雷达站的哨所亭中。Q打电话到山下,要山下的亲戚给我们联系了一辆愿意上山接我们的出租车,约19:30我们终于被出租车送到了山下的出发点提车。21:00左右回到了乐清。
更多徒步线路相关资讯请查看本人此目录下的博文: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64668270_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