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通知及细则
标签:
校园 |
分类: 力学架构大赛 |
关于举办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的通知
(第二号)
为了有利于力学架构大赛的创新,经过组委会的讨论研究,决定将本届比赛的题目改为“竹质结构高架跨江大桥模型的制作和加载试验”。
比赛细则中取消了“桥面位于桥梁结构的下层”及“桥面往下只能有单层构件且截面高度不大于30mm”的限制规定,使可以实现的结构形式大大增加。为了避免与以前的比赛规则雷同,同时修改了通航空间的规定。桥面位于桥梁结构的上、中、下层均可,但要满足“加载装置放在跨中桥面上”的规定, 且桥面以上必须满足通车条件,桥面以下必须满足通航条件。
修改后的细则见附件一。
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组委会
2014年3月5日
(第一号)
尊敬的各团支部: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力学架构大赛是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的传统品牌、精品项目,始创于1998年,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虽然已多次在校内外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但在技术上已难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如今,大部分的外校比赛及省赛、国赛都改用了本色双层复压竹皮与502胶水结合来制作结构模型。为适应这种形势变化,增加比赛的挑战性和科技含量,提高我校力学架构大赛的水平,组委会经过调研和慎重考虑,决定在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中改用竹质材料。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在技术指导老师梁靖波老师及创想工作室同学的协助下,在同学中进行了改用比赛材料问卷调查,根据以上问题及调研结果,组委会经多次会议并在学院领导支持下做出决定,不能错过这一转型良机,在本届大赛中改用竹质结构材料制作模型。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① 调整比赛规则,如有班级因此放弃参赛,则增加由预赛成绩直接进入决赛的名额,使参赛队伍总数不变。特别说明:今年受材料方面限制,预赛队伍名额只能定在180支队伍(以最先报名并交材料费的180支队伍为准),实际最终将视报名情况适当增加参赛名额。
② 由技术指导梁靖波老师及参加省赛国赛有经验的队员在初赛前给全部参赛队作技术培训,力学架构大赛初赛前讲座定于3月8日在教学区一号(或三号)大课室召开。初赛材料发放时间约在3月13日左右地点定在实验二号楼创想工作室(由于运输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望各位理解)
③ 今年材料改为竹皮,费用相较往年高出很多,因此今年采取电子邮件报名后再次现场确认同时收费的方式。(提交了报名表、也缴纳了材料费用视为成功报名)预计在3月5日和6日晚上的19:30-21:00在东五四楼办公室收取材料费用。(每一套材料的算上运送费与整理打包费用将定价56元)模型制作材料为组委会统一提供的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尺寸为1250×430×0.50mm,每队2张)和502胶水(规格18克,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每队5瓶)。
本次比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主题: 孰能胜桥
四、活动对象: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全日制本科生
五、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第十九届学术科技节组委会
承办单位:共青团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委员会
六、举办地点:教学区五号大课室
七、举办时间:2014年3月30日
八、活动形式
(1)
(2)
(3)
九、报名流程
报名时间:2013年3月4日22:00前
报名方式:电子报名表发到: 732195105@qq.com 蔡振帆同学
每个参赛队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组队,每队由4名学生组成,报名时只交电子版
A.比赛细则见附件一。
B.本次大赛的报名方式、最新动态、比赛规则修改等,将在新浪微博(@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团委 )及时公布。请各参赛队留意。
C.如果对于比赛有疑惑,欢迎加入“14力架答疑群“(群号:73793792,验证消息请以”年级+班级+姓名“发送),在这里你可以得到来自团委比赛的最新通知,来自技术总监梁靖波老师、技术指导何嘉年老师和创想工作室在技术上的指导
D.活动负责人方式
E.大赛技术组委会
F.更多详情请关注以下推荐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
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组委会
2014年2月26日
附件一:
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细则
一 一、竞赛题目
二 二、竞赛内容
三 三、竞赛要求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每班可选派2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其他专业和2012、2013级每班可选派1支代表队参加决赛。以上班级通过统一组织的预赛选出参加决赛的队伍,预赛成绩的前15名直接进入决赛,不占用各班的名额。如有班级放弃参赛,则增加由预赛成绩直接进入决赛的名额,使参赛队伍总数不变。预赛通过简化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原则上不限参赛名额。
特别说明: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国防生可选派3支队伍参加决赛;研究生可选派2支队伍参加决赛(不占用本科生获奖名额);土木学院团委可选派3支队伍参加决赛;土木学院创想工作室可选派2支队伍参加决赛;其他院级团学组织可各选派1支队伍参加决赛。以上单位报名人数较多时可通过预赛决定参赛队伍。
桥梁模型为竹质受力结构,结构类型不限,应包括桥梁、桥面及桥墩等桥梁必要部分,符合设计及加载要求并与说明书一致。
桥面可不满铺,但两端要有示意桥面长度的横杆,要求桥面长度不少于桥墩外侧的最大距离。可做成水平桥面或拱形桥面(拱形桥面的最大高差不得超过50mm)。桥面之上应有一定宽度及高度的净空,能让横截面150mm(宽)×150mm(高)的无质量汽车模型顺利通过整个桥面。桥面在跨度中央(加载点处)的结构宽度应不大于200mm,该处要预留放置60mm宽加载钢板的位置。
http://s16/mw690/001OEJ3fgy6HeuxaRwb9f&690
图1 模型及加载装置示意图
(3)支座及加载条件
4. 加载比赛要求
四、评分规则
1、结构构思与造型、模型制作工艺(决赛占10分,预赛不评分)
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
2、设计说明书(决赛占10分,预赛不要求)
按设计特色、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
以上2项得分决赛时由大赛评委会在结构模型加载前进行评定。每项评分最高为10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余下评委评分的平均值为该项得分。
3、加载试验(决赛占80分,预赛为100分)
模型作品及加载装置安装由参赛队员完成,位移测试装置由工作人员安装。加载由参赛队派代表在裁判的监督下进行,第一级加载质量不小于20kg(预赛不小于15 kg,均含加载装置),以后每级荷载增加梯度不小于5公斤,封顶荷载为50kg。需在加载前将砝码分堆放好,加载时队员身体不能接触模型和已加载上的砝码。每一次加载,裁判会在队员手离开该级最后一个砝码后开始计时,模型在10秒钟(预赛为5秒钟)内没有失效即加载成功,可以进行下一级加载。砝码一经加上,不能再取出及更换。
(1) 模型尺寸及材料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2) 模型无法正确安装就位、无法按规定的加载测量方式进行加载和测量;
(3)
模型跨中加载点处的竖向位移超过规定的限值(20
(4) 模型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主要构件脱落、结构或构件失稳、结构变形过大和破坏等经评委确认的情况;
(5) 评审委员会认为超出正常允许情形的其他失效情况。
所有参赛各组按荷重比(F=Q/W)排序,并计算出各模型的相对分。其中,Q代表模型所承受的最大有效荷载(N),W代表模型自重(N);再将F值为最大(记Fmax)的模型定为满分,其余模型的分数按(满分×F/Fmax)计算。
五、组织机构
1.组织委员会
副主任:
执行总监:王亚煦
技术总监:梁靖波
技术指导:何嘉年
成
秘书组:黄郑彬 杨清灵 陈嘉琳
2.评审委员会
主任:李丽娟(教授
委员:吴炎海(教授
姜海波(教授
王志红(教授
汪
邓
六、奖项设置
七、附则
1、此细则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2、此细则如有修改或补充,将及时通知。
本次大赛的最新动态、比赛规则修改等,将在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官方微博上和活动通知形式发布,梁靖波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mble)、何嘉年老师和创想俱乐部将会在“14力架答疑群”(73793792)解答参赛选手提出的相关问题。请各参赛队留意并参与讨论。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团委
广东工业大学第十四届力学架构大赛组委会
2014年3月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