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耐人寻味的好课——小学语文课《落花生》观后感
(2012-03-31 13:15:38)
一堂耐人寻味的好课——小学语文课《落花生》观后感
近些年很少能听到令人折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了,这几天偶有机会听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特等奖:《落花生》”这一课,感慨万千,好课,实在是一节难得的好课,是一节实实在在,令学生和听课教师收获颇多的好课,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教与学的结合,读与品,读与写的结合是那样的巧妙自如。教师的语言简洁干净利索,教师的板书恰到好处,教师的评价句句中听,教师的教态潇洒自如。一堂课实实在在地做到了“真”“实”。可以说是小学教师的“大片”,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值得学习。更可见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功夫在前,功到自然成。现转载课堂实录,便于学习。相信看过实录会更好。
(转载)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特等奖:《落花生》(甘肃)
推荐《落花生》教学实录
甘肃张玉栋 特等奖
版本: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执教者:甘肃 张玉栋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15:00—15:40(第二会场下午第二节)
【上课时间】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分辨,常常。
师:等等,第一个词,你读一个。
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
生:我觉得他们一个声音比一个大。
师:哦,他们读的特点是,我问的问题是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也难怪大家听不出来,刚才有人读的不对,有人知道,你说说看。
生:他们这四个词呢,就是xx(一个学生的名字)呢。他把第一个词“吩咐”读成了“分辨”,但是他又改过来了。
师:是的,知错改了,你说说看。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你瞧瞧她多有眼力啊!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另外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师范读),你们请坐,辛苦了,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