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拳亦称“哲拳”为什么?

(2021-03-28 14:04:10)
标签:

太极学习

太极拳亦称“哲拳”为什么?

动静的问题,是太极拳的重要问题。练习太极拳是身动,心要静。“身虽动,心贵静。”其意思是说,当身动的时候,心要静;反过来说,身静的时候,气要动。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外动内静,外静内动;虽动犹静,虽静犹动。只有这样练习,阴阳才能相辅相成。太极拳离不开阴阳,离开阴阳就不是太极拳。动静也是一对阴阳。“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其意是说,太极拳的内外动静总是相反相成的。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这是讲与人交手时的以静待动。从这些拳论中可以看出,动静是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哪个流派的太极拳,都离不开对阴阳的把握和运用。而阴阳的运用,都离不开动静、虚实、开合、攻守、收放等等,可以说,动静、虚实、开合、收放是太极拳的纲要,它们是阴阳的具体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3/b9f4c525fbdd42a4b731b3eb98d504ab.jpeg

太极拳是连绵、圆融的运动,其规律是由阴转阳,由阳转阴,周而复始,往复不断。具体而言,太极拳也就是动静、虚实、开合、收放的不断转化。太极拳每个式子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停顿,几乎不为人察觉。这就是“虽静犹动”。在每一个动作的运行过程中,虽然肢体在运动,但是,心要静,神意要内敛,神态要沉静。这就是“虽动犹静”。当然,太极拳也有快练的方法,那是练习到一定程度以后,为了技击而采取的练习方法,但是,虽然动作很快,心还是要静。太极拳有定势,有动势,动势和定势的连接是连绵不断的。这种连绵不断,是内气、内劲、内意的连绵不断,也是动和静的连绵不断。这样,太极拳的动作就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尽管是连绵不断,但是式子之间有一个微小的停顿,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具体体现。对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善于逻辑思维的西方文化看来,似乎难以理解,但是,了解了中国的古典哲学,对此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中国古典哲学就是在肯定中有否定,在否定中有肯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永远是辩证地看待问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3/4959e116665549d099e52870e6830317.jpeg

太极拳中的动与静不是截然分开的,这就有了“动就是静,静就是动”“动静一如”的哲学观念。认识到动静在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就具体谈谈太极拳的修炼问题。太极拳练习的根本就是中气的修炼。中气分阴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具体到动静的关系上,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太极拳的高明之处是外表是动的,内里是静的;外表不动,内里的内气、心意是动的。练习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这样才能“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这里强调的是一个静。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外静内动,外动内静。动静和阴阳,是对太极拳最根本的解释。太极拳论中讲动静:“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静之则合,就是定,也就是中定;动之则分,就是把中气达于四梢。“神凝则气定。”气定,劲也就合住了。

我们学习太极拳推手,除了要感受“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的柔化劲外,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合住。自己能合住,也就是“守住中土不离位”,守住中定,这既是指内气,又是指意念,还是指身形、劲力。当你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合住劲时,别人是很难打动你的。这个“合住劲”是静定。这个静定,是瞬间的静定,实际还是在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3/787f6385473f4300a67d717e24003c47.jpeg

太极拳的动是非常从容、闲逸的,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也就在于此一气定神闲,神意安舒。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太极拳功夫的练成一定是在松柔和空静中实现的。如果你用哪种肌肉紧张的练习力量的方式练习,是练不出太极功夫的。太极拳的劲是通过“用意不用力”练出来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太极拳修炼中的体现。太极拳的哲学总纲就是“以柔为用”,“以弱为用”,是用与常人的思维方式相反的方法训练出来的。

动与静的修炼,还包括内在修为的动静,就是在内功心法的训练中,要有内在的动静训练。比如练丹田的开合,冯志强先生在他的混元太极拳中也讲内在的动静开合。什么是开合?开合就是动静。开,就是动;合,就是静。开合、动静是包括很多层次的。动静的问题就是体悟的问题,要通过身体的感悟,体察外界的变化,做到“知微见著”。所谓“动静之机”的关键是“之机”,就是在动静的微茫、微细之处体察变化。我们练拳体悟的就是这一点动静之间的微细的变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13/ae8f9c6b262542c59de41f7f8fbe2c52.jpeg

太极拳既不是在那里练习招式,也不是蹿蹦跳跃地练习身体外形动作,更不是靠什么绝招秘技来战胜对手,而是体悟“动静之机”的“阴阳变化”,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真正的太极功夫是很从容淡定的,以不变应万变,守住中土不离位,任你千变万化,沾上对方就能让对方处于被动。太极拳的特点是以弱胜强,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以小力胜大力,由近控制远。

动和静,是太极拳最根本,也是最浅显,同时又是最深奥的学问。练好太极拳,一定要从身体的动静中,去体悟意气的动静,然后,在身与心的两个动静之间进行转换,慢慢体悟动静虚实的变化。所以,太极拳是微妙的功夫,是微茫的学问。如果不能体之入微,就不能领悟太极拳的妙处。能体会到这一点。动静是对阴阳学说的具体化,真正体悟到了“动静之机”的微细变化,也就离太极拳的大门不远了。




太极拳亦称“哲拳”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