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站桩的误区,明白站桩的实质

(2018-08-24 12:36:44)
标签:

太极学习

 走出站桩的误区,明白站桩的实质
走出站桩的误区,明白站桩的实质
 
认识误区 一些宣传的误导,过分夸大了站桩的功用,使不少习武者将桩功奉为神明,功夫不到家,肯定是桩没站好,站桩站得好了,到时必能固身崩弹,信手放人,这是一个误区。

站桩是武术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更不能代替其它训练,它只是解决了搏击所需的一部分要求。就是大成拳这样对桩功十分重视的拳种,也还要经过走步、推手、发力等专项训练才能用于实战。如果只是一味地站桩,不进行专门的发力练习,不进行实战的磨练,就想在打斗中克敌制胜,是自欺欺人。

明家解读

典传国术馆馆长陆功翰:

《站桩》已经成为许多高级功法的代名词,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站桩几乎是微动。但越是不动,就越让人感觉到无从下手,要领自然也很难吃透!不过,无论是大动还是小动,或者是不动,都是建立在人体合理用力的基础上的。我们知道,传统拳注重筋骨的训练,如果在站桩时,只有意而没有筋骨的动,一切将会变得没有意义,就变成傻站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练拳还是先打个基础,从动开始,练到小动,再到微动,这样比较合理,也更能让人接受! 太极拳明家: “桩是打入土中作为支柱的木头,所以好的桩要直而坚硬,才可以承载重量,当然桩也有横斜摆放的,但那是作为辅助的支撑,不是主桩。

人的桩是两条腿,用来承载身体和行动所产生的力量,基本上也要求直而强壮,问头是腿有三个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可以活动,其中髋关节是用来承受 (以腿而言是承受,以全身而言是传递) 力量,膝关节是用来正确衔接大腿骨和小腿骨,以顺利转承上力下达或下力上达,踝关节衔接小腿骨与脚,是身体直立时人力与地力作用的关口,所以在结构上而言,髋关节与其周围的肌肉筋腱最大最强,活动度也最广泛,膝关节和踝关节只负责调节传递,不能担负重任。

了解了以上的说明,我们就知道无论静态的站桩或动态的行桩都应该保持两腿能够流畅的传递力量,如果关节位置偏移或僵硬,不但无法传递力量,更会造成运动伤害。 为了要流畅的传递力量,膝尖永远要与脚尖同一方向,受力的小腿(这是主桩)要尽量与地面垂直,也就是所谓的膝尖不过脚尖,但是弓箭步的前腿应该膝尖不过脚踝以保持住膝后弯处的圆滑平顺。

同样的道理,站骑马步时,尾椎不可低于膝弯,否则不但影响力量传递,更可能导致痔疮或疝气,又有许多人站「骑马步」时不是坐于跨部(髋关节之间),而是跪于膝盖,这样把大部分的力量交给脆弱的膝盖承受,不但错误,而且危险。

最有问题的桩步是虚步和仆腿,后坐的那条腿几乎承受全身的重量,居然有许多人还是跪在膝盖,这时膝关节和踝关节都严重走位,请自己感觉一下这两处的压力就知对错,如果练武而对身体没有感觉,岂不是白练。



站桩在传统武术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也很神奇、神秘,那么站它起什么作用呢?它到底是练什么东西?

为什么同样的桩法,就有的人能练出功夫,有的人站了好多年也没什么效果呢?

有的人说,站桩是静态中煅练肌肉,这话也对也不对;有人说站桩是为了站得稳,这话也对也不对,为什么这么说?

站桩实质

传统拳特别是“内家拳”要求“在意不在力”,通过意识的调整来训练自身的“劲力”!为什么不能用“力”呢?一般来讲,用力就会用到“肌肉”,肌肉紧张时,会使“骨关节”包裹紧,而无法撑开缝隙。传统拳的“撑筋拔骨”是练功的必经之路,所以撑开骨节,拔起大筋是根本,“站桩”也不在乎如此,其根本还是“撑筋拔骨”,它是通过“意识”将肌肉放松,使骨缝能够撑开,来盘练大筋松紧变化。练拳之道,万变不离其宗,只是侧重的方式不一样,真正懂了练拳的原理,其实练习的方式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你,能够立竿见影!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凑而丰富,所以我们需要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追求的目标!

撑筋拔骨

撑筋拔骨是传统拳练习的第一步骤,但就是这最初的一环,限制了很多武术爱好者们走上功夫的“高速公路”,主要是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不明确导致的!

关节是人体赖以运动的关键所在,骨与骨之间,并非简单的连接,是由具有弹力的肌腱连接的,这种物质的特性如同“皮筋”具备一定的拉伸性,崩之越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我们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就是通过将骨关节拉开缝隙,使连接骨头的“大筋”产生弹力!肌肉是松紧交替而产生“爆发力”,“大筋”是“紧中紧”,越紧则产生的崩弹劲力越足,所以我们用“崩断弦”来形容大筋的劲力!

当身体的所有关节都能够拉伸自如,身体就体现出如同“弹簧”一般的“颤动”,在拳谱中称“颤劲可使日月无光”,身颤则劲力连续不断,表现在梢节时,体现出连绵不绝的打击效果,在动物身上称之为“虎抖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太极拳架六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