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南京
(2018-10-21 09:55:40)
标签:
教育情感读书 |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可以说古诗词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如今工作东奔西走、忙忙碌碌,但时常会忍不住想起和向往古诗词里的悠闲淡然。
十年前举家从江都搬到南京,那时对南京的印象莫过于“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之类,仅此而已。然而由于自己的教学研究需要亦或兴趣使然,我越来越钟情于古诗词中的南京了。若干年来,在南京这块热土上,无数文人雅士乐其山川人物,抒发情思,为之酬唱吟咏者不计其数;历代诗家词客留下的巷陌足迹,思接千载,为之细致描摩者不知编撰了多少帙卷。为后世的南京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盛的精神食粮。
说到写南京的古诗词,我最先想起的应该是谢朓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既简洁,又霸气!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荣富足、久负盛名。许多人在介绍南京时,甚至连在机场、火车站、旅游巴士的广播里,只要一提到南京往往都喜欢引用这两句诗来开头。同样霸气侧漏的,还有一个关于诸葛亮与南京的故事。相传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奉命出使孙吴,看到南京地势雄壮险要,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此后,在李白《永王东巡歌》:“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明代张煌言《师入太平府》:“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等很多古诗词中,“龙盘虎踞”俨然成为了千百年来赞美南京山川形胜的专有名词。
写南京的古诗词,还教会了我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朱元璋《咏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气魄宏大,想象奇特,出语不凡。尤其把江山称为己物,有着皇帝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气。朱元璋将自己的豪情壮志,投射在了“长虹”、“弯月”等景物之上。同样,乾隆皇帝更是在寻常巷陌、名胜古刹,留下了诗的足迹。《燕子矶》《大报恩寺》《登报恩寺浮图》《青溪》《金陵旧紫禁城怀古》等,简直就是承载南京人爱乡情感的意象和记得起的乡愁。这些古诗词,用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法,将诗人自己穿越千古的情感力量,与自然实现了天人合一,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花一叶,一丘一壑,原本安静的景,在诗人的笔下灵动起来了,情绪也活跃起来了,像浩浩荡荡的江水,绵延不绝,寄托着人心和诗情。
我充其量只能算是南京的“移民”,对南京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了。我的儿子却是长于斯的“原住民”,要想让他们做一个有根的人,我觉得,多阅读写南京的古诗词,绝对是一个好主意。衷心期待他们都能涵咏其中,感受到南京千年文化的厚重,以此来复活我对古诗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