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喬同學
家庭教育专家、清华教授王晶对清华500个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考上清华核心原因不是家庭背景、个人努力,而是他们平均智商在129-131。
先不论此言对错与否,首先有两点不大明白。第一:500个学生,这样本是如何选取的,随机还是特定选取;第二:智商值是如何得出来的,网上随便的那种智商测试吗?
而后,谈谈这位教授的“考上清华核心是智商”的论断,感觉如此一说,绝对迎合了几方。首先,教授此言,不免有溜须拍马之嫌,身为清华教授,自当以清华为荣,难免自身得意喜形于色。大肆宣称清华学生的高智商,作为他们的老师,同样很容易被戴上高高在上的光环。其次,这个智商论断,着实迎合了那些不努力却以智商推脱考不上大学的人。也许这些人认为,考清华核心是智商,由此类推,那么其他大学也同样需要高智商,从而他们的不努力和不学习便有了自我安慰的借口。最后,不知道这个论断是否迎合了清华,全校都是高智商,那么清华迈向世界一流估计也是指日可待。
再看看,教授觉得考上清华的核心不是家庭背景,不是个人努力。至于家庭背景,固然不是核心,但也不是至关重要的,上清华的有些人当中,想必家庭背景绝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其中怎样,大家心中有数。要说到个人努力,个人觉得教授之言,简直毫无道理,努力与智商,孰轻孰重,无论是历史、当代还是自己身边的成功人士,都完完全全的证明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殊不知,考上清华核心是智商,而且智商还是如此之高,那么世界一流名校的学生,智商是否已然爆表。教授论断,也有其可笑之处。
笔者直言,考取清华,智商几何,无从知晓,也许相比之下会聪明几许,但绝非智商决定一切。家庭背景不可忽视,它代表着家庭教育,代表着好学校的选择权,代表着户籍,等等。拿一例来说,北京的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要比河南等地容易的太多,这就是家庭背景凸显的重要性。尤为关键的,个人努力,也绝对是考取任何学校的核心,不努力,所有一切都是空谈。
我不知道,教授所言,意欲何为,但其中离谱程度,想必也不是我一个人感觉到了吧。
(据悉,此教授,清华查无此人,看来果真离谱,正常教授怎敢此言。又是罗生门,本篇就事论事,以报道写评论,无任何言外之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