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大才子卖肉佬陆步轩屠夫学校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陆步轩,长安人。1966年出生,1985年以陕西省长安县(今为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长安县柴油机厂工作,后来下海经商,做过多种职业。1999年,在长安开了“眼镜肉店”。2003年,因媒体报道“北大才子街头卖肉”而出名,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2004年,调入长安区档案局工作。2005年,陆步轩自述人生的20万字纪实文学《屠夫看世界》,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陆步轩开始淡出人们视线,回归到平淡的小日子。商报西安消息继“北大才子”、卖肉佬、公务员的身份之后,陆步轩又要“跨界”了:本月下旬,他将带着自己花4个月写的《猪肉营销学》的讲义,走进广州“屠夫学校”当老师。2008年5月,在广州他认识了同为北大校友、同是“卖肉佬”的陈生。2009年8月,陈生邀他赴广州相商,提出开办“屠夫学校”,两个“卖肉佬”一拍即合,由同学出资办学,陆步轩为屠夫学校编写教材,内容涉及市场营销学、营养学、礼仪学、烹饪学等学科,另外还要求学员必须到饲养场去了解生猪的科学饲养,希望“培养出来的都将是通晓整个产业流程的高素质屠夫”。(新浪网)
北大才子、卖肉佬、公务员等等所谓职位称号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其成功的经历和未来的发展,对于陆步轩而言,因贴上北大才子的标签而让普通的卖肉佬如此与众不同,也正因为带有某些标签而让其备受争议。
此前外界的不理解和争议在其如今成功的现实面前都已一一被否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先人教育后人的择业观,然而在当今却不完全被社会大众认可并使用,有些行业被无形中贴上有色标签,即使再有门路再有未来也不的人重视与从事。比如石油煤炭开采亦或是养猪卖肉等等行业,即使这些行业有不错的就业率和很好的待遇,你的父母会同意你去从事吗?
北大才子卖肉佬,这样的搭配显然很有看点,师出名门却从事这般与学历文凭并无挂钩的行业,为人所不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却在这个行业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对比今日的陆步轩,以往的北大学子又有多少人能与之匹敌。从其经历成就可得,不是每个北大才子都必须从事那些所谓体面的工作,只要活出自我,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即使你是清华北大又如何,谁规定卖肉佬就一定不能够是名牌大学生。
首开先河,此前出现很多高校学生乃甚至硕士生成批扎堆到广州一带从事杀猪卖肉行业,在争议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现象,在如今高就业压力下,高校学生毕业即等于失业,专业对口更是难上加难,也更有必要扎堆去选择从事一些干净轻省的岗位,而是反观现实从社会现状中发掘一些社会职位的短板和就业盲区,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不会人满为患。杀猪卖肉如是,捡垃圾如是,哪行哪业都不应该被无形中贴上标签。
陆步轩的成功绝非偶然,创办屠夫学校也并不是天方夜谭,此前就有地区有过猪倌培训学校的先例,而且在各行各业需求高素质人才现状的今天,是应该有必要开设些专业培训某些技术的人才,像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大学,大多普及理论知识,与社会现状需求有时并无多大关联,因此诸如此类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发展已然是如今社会需求衍生下的定向。
北大卖肉才子的今天,值得我们深思并学习,可以让如今的高校学生和家长们重塑择业观,不该对某些行业某些岗位带有有色眼镜而观之,另外像屠夫学校的开设并非只是噱头,它完全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市场规则。
前一篇:中学生因地沟油怒砸食堂的背后
后一篇:不可忽视的群体-“方言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