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立波海派清口复旦设奖学金校园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近日,有关周立波将每年出资30万元在复旦大学设立“海派清口”奖学金的消息在网上引来争议。昨天,复旦大学回应称,尊重教授和学生批判的权利。校方表示,针对目前两百多项的校外奖学金,学校会予以严格的筛选和监督。日前,复旦大学知名教授陆谷孙发微博称:海派清口在复旦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是复旦亲切接纳娱乐业入侵。网上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否应该让一个充满争议的“艺人”,在校园设立奖学金。
众所周知,海派清口开创者周立波是个富有争议的艺人,此前有过不少不堪回首的负面影响,当然在近几年有所树立正面形象,但是转型还是阶段中,并未让社会大众感到形象本质的改变。如此有争议的艺人或是海派青口这类娱乐业,是否可以入驻高校设立奖学金呢?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高校奖学金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国家类型的奖学金,一种就是个人名义或是企业单位设立的奖学金。后者奖学金可以说就是校方对外的一种合理集资用来鼓励奖励在校大学生,这种非国家类型的奖学金体制的设立虽然此前也饱受争议,比如有人质疑高校的商业化气息太重,他人出资而校方间接做广告;还有由于是校方自己集资所以奖金颁发难免会有暗箱操作等等现状。当然有这些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如今利益金钱社会,无论哪行哪业哪人都难逃利益纠葛,高校也难排除在外,走上商业化道路也是符合发展规律,毕竟国外一流高校大都是这种商业自我集资的方式来筹措办学经费,只是国内传统较之于有所差距,所以此前很多高校过度的商业化追求而饱受批判。
言至于此,可以说以个人或是单位形式入驻高校的奖学金其实是没有身份或是款额的限制,只要是社会应允的条件下,都可以以洽谈的方式与高校达成协议来为教育做出贡献,不管其动机如何。就事论事而言,虽然周立波富有争议的艺人,虽然海派清口是娱乐行业,但是总不能一棒打死而让他人不可转型。高校设立奖学金,一方面可以树立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高校教育做出贡献,何乐而不为,又为何拒人之千里之外呢?
一言以蔽之,由于此前公众对于高校商业化转变的批判质疑,而让很多国内高校诚惶诚恐,总是掂量着自己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公众观念,如果这般中国教育将永远不可产生质的飞跃,因为国人几千年的传统思维根深蒂固,要接受新教育新观念难上加难,教育仍要前行仍要继续改革,不可只重视国人口味而总是穿新鞋走老路。如此番海派青口复旦设立奖学金,有何不可,烟酒行业都可以入驻高校奖学金,娱乐行业又为何不可开先河接纳呢?
前一篇:教委官网出现网游外挂链接为哪般
后一篇:大学生淘宝卖“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