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生被集体测智商随班就读引深思

(2011-10-14 10:23:53)
标签:

学生被测智商

校园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http://s8/bmiddle/633617eanaf389fe79107&690

10月10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心理检测室接待了一群特殊的“病人”——13名来自白云区穗丰小学的小学生,他们是学校组织来做智商等检测的。让人不解的是,带队老师言行低调,再三要求院方对此事保密。有人说这些孩子都是因为成绩差才来做检测的;也有人说校方此举是为了提升成绩而走的“捷径”。信息时报记者昨日走访学校、医院,力求还原事件真相。

家长:校方事先已电话沟通过

记者昨日来到位于白云区太和镇的穗丰小学。该校的教导主任管老师承认确实是带了13名学生到医院做智力检测,但强调做检测是为了能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是一件好事。

学生是否“被自愿”做检测?管老师表示各班主任通过家访或电话的方式已事先跟这些家长沟通过,征得他们同意后才带学生去做检测,有几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学校还主动承担了每人120元的费用。她说昨日上午有孩子来问检测结果,根本不存在学生“被自愿”一说。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两位当事学生的家长,他们确认了管老师的说法。家长蓝先生说赞同校方的做法,他坦言其家庭教育环境较差,女儿反应较慢经常听人说话都听不明白,老师经常在放学之后留下来给她开小灶,“老师是挺负责热情的。”蓝先生说。

校方:测智商是要“因材施教”

既然是件“好事”,校方为何要如此神秘地带孩子们到医院做检测?管老师解释这是出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私隐,“检测结果除了家长、校长和我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她说,有孩子来问结果,她只是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智商并不低,只要努力学习还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至于一些确实检测分数偏低的学生,她也只是鼓励他们要自己与自己比,争取进步。“如果你们觉得这样不好的话,之后我们不再组织就是了”,她无奈地说。

当记者提到有说法称去检测的都是差生,而且结果与老师的绩效有关时,管老师情绪明显激动起来,她表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据她介绍,绩效工资只占该校教师总收入的四成,而教学成绩则只是这四成里面的一部分,因此教学成绩对教师的收入影响并不算大。她强调学校确实是希望提高成绩,但做智商检测只是为了找出差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

“做检测的学生有部分成绩较差,还有一些是比较好动或无心上学的,有些很精灵但就是成绩不好的,我们也想通过科学手段了解这是为什么。”管老师说。

教育部门:如属实必处理

昨日,记者就此事件采访了白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咨询“随班就读”学生成绩是否不算入学校平均成绩、是否存在学校通过让学生“智残”而从中得益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所有的学生都要毕业,都会在学校的考核范围之内,并不是说智力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划分在考核范围之外,教育局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学校疑似通过让学生“被智残”得益的情况此前从未听说过,他当场表态称:“我们会下去调查,情况属实的话就会做相关处理。”

医学专家:智商高低与成绩不成正比

世界动力精神病协会委员、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郭沈昌教授对校方组织学生做心理检测的行为表示认同。他认为,这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应该大力提倡,“这比学校直接把学生抛一边不管要强。”他说。

但郭沈昌特别强调,心理检测中的智商检测分数高低并不与学习成绩好坏成正比,“成绩差不一定智商低。”郭沈昌说。他表示以这次13名小学生的检测结果来看,有些学生的确存在智商问题,有些则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内向,因此要区别对待。郭沈昌提醒,对于这些孩子的检测结果,校方应特别注意小心处理,否则很容易会给孩子留下不良影响。

教育专家:测智力应慎用

心理教育专家李艳月表示,不知道校方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把孩子送去做检测,这种做法应该慎重使用,“这很容易就给学生贴了标签”。如果处理不当,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生活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觉得对于学校的老师,他们其实也应该去接受专业的培训,去学习如何面对和教育这些孩子。”李艳月表示知道了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后,有可能会对老师产生暗示的作用,给孩子做智力检测并非只是送他们去医院这么简单,在此前后还有很多的专业工作要做。

 

笔者之谈:智商不达80者就需要随班就读,从表面看来,校方此举是站在学生利益考虑的,因为同处一个教室人本来就是有差距的,而且接受与理解能力都是有差距的,所以分班教育方便因材施教。但是细细琢磨却不是这么一回事,这随班就读并非我们理解的那样因材施教,而是将学生优等差生分裂开实行特殊教育,这就有点以前学校中的那种快班、中班、慢班之意,异曲同工之妙。

 

校方给予的解释就是随班就读方便因材施教,听起来是出于一个教育者的真正用意,但是实际上可以清晰的看得出是出于在当今分数至上而衍伸出的一个歪招,想通过所谓的因材施教让优等差生分开,明说是随班就读,但是其实是欲盖弥彰,想通过此种借口来掩饰学校的唯分是举的功利性,同时也反射出为人师表的不负责任。

 

众所周知,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评价一个老师的好坏是建立在这位老师学校成绩的考核上,从报道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随班就读室友其背后的玄机,既然已经随班就读,那么学生成绩的好坏也不能完全作为老师优秀的考核的主要指标,那么源于此,老师以及学校所谓的因材施教又何来呢?

 

成绩与智商,其实并无多大关系,牛顿就成为了这个论证最有力的论据。如今在分数指挥棒下的教育中,高分低能的例子也不乏,所以成绩的好坏与智商从来都不是正比列的关系。对于校方所谓的随班就读的因材施教,其实更多的是欲盖弥彰,通过这种测智商的举动来分优差等生,这样一方面有失教育的真正含义,也让为人师表的师德得以蒙受污秽,另一方智商本来就是一个隐私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测智商会对预期日后的心理以及未来工作就业等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还望该学校早早打消这种念头,不要一种误区的形式来蒙骗社会大众,与公与私都是不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