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少女玩血腥人体悬挂的背后

(2011-10-13 08:09:53)
标签:

人体悬挂

行为艺术

教育

校园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http://s11/bmiddle/633617eanaf1b5ecad8ea&690行为艺术源于西方,是西方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某些行为艺术的确启迪了人的心智,丰富了人们的想象世界和认识领域,并得以经久流传。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艺术在中国日渐风行,部分创作者屡屡以裸露、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这种消化不良的舶来品,常与国人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传统习俗相撞击,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新闻原址http://collection.sina.com.cn/ddys/20111012/094641376.shtml

 

随即记者在百度输入“90后女孩人体悬挂”几个字样后,在众链接中终于找到微博上引网友热议的原帖,原来这张照片拍摄于4月底,照片中的悬挂者两个90后女孩均为重庆人,她们和几个朋友约定的这场人体悬挂的确为行为艺术而非博眼球的自残。

根据原帖描述,这场人体悬挂艺术表演的主题是灵魂存在的意义。当天除了两个参与悬挂的女孩外,只有少数爱好行为艺术的圈内人参加。表演之前,悬挂者都经过了严格的皮肤消炎处理和注射破伤风针,整个悬挂过程持续近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从悬挂者的表情来看,既轻松又自然,毫无痛苦之状。

 

行为艺术,对于这四个字也许大家都不陌生,之前的苏紫紫,用一种过于偏激的意识心态,加之一种让社会难以接受的裸体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艺术,长久以来,对于这种行为艺术,较之于传统艺术是饱受争议的,就拿苏紫紫的行为艺术而言,有人觉得其意识过于偏激,采取了一个错误的方式;而另一类却非常赞同苏紫紫,认为其敢于直视镜头,用一种脱俗的境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也是追求艺术的决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影响社会的前提下,任何艺术都有其公平发展与存在的理由与机会。

 

此番的90后少女玩这种血腥的人体悬挂,自己谓之为行为艺术,当然作为局外人也不知道这行为艺术到底的含义与尺度是什么。对于这种行为艺术,作为正常人而言,很难理解,她的初衷究竟居于何,是搏出位或是自残抑或是简简单单的追求行为艺术。或许这真正的初衷动机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不过言过与此,还望这些用这种看似自残玩行为艺术的人珍惜自己的身体,别为艺术献身,那多么的不值得。

 

对于行为艺术而言,在传统艺术教育下的我们知之甚少,它是由西方传入,在近几年国内很是风靡,很多追求者出于不同的初衷动机,运用各种各样难以让社会大众接受的方式去演绎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有的很血腥,有的很色情,有的很神经病,有的、、、但是每至于此,总是把这种看似不能让社会所接受的方式统称之为行为艺术。也许是我们没见过世面,不懂得去赏析另类艺术。

 

国内此种博眼球的另类行为艺术屡见不鲜,这让国人很迷惑,这行为艺术到底有何标准,就拿日本的SM,也有很多人将之称之为行为艺术,殊不知,难道行为艺术就是这样的另类,与传统艺术格格不入吗?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此类行为艺术与传统艺术是不在一个统筹范围之类的,在传统艺术熏陶下的国内,在面对这类行为艺术总是表现出一种惊讶或是质疑。当然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种新元素的融入总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社会大众去改变旧理念去接受它。

 

在很多时候,笔者觉得行为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当然它也是新时代艺术范畴之内的,但是现在很多人误解歪曲它,盲目的去夸大它的方式,将一些不堪入目或是难以让人接受的方式通过行为艺术去解释,其实这样是对艺术的不尊敬,也只是为自己做的那些荒唐事找个借口而已,这种人是值得我们去鄙视指责的。

 

真正意义上的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观念艺术,而并非这种运用博眼球的方式去表达的一种方式,反而就是因为这些博眼球的行为艺术让行为艺术的真正含义被社会大众所误解,以至于让传统艺术对行为艺术有所排斥。其实排斥是不可取的,艺术总是需要补充新血液,弃其糟粕吸其精华才是艺术得以长久的真谛。

 

人体悬挂,是自残还是博眼球出位抑或是简单的追求行为艺术,不管初衷动机如何,笔者真的希望所有践行者都要秉持着一种尊敬艺术的心态去发扬行为艺术,另外在艺术的道路上还需要珍惜自己的身体,莫让艺术成为残害身体的始作俑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