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教育北大硕士生猝死杂谈 |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
http://s11/bmiddle/633617eana6e2c0ecd11a&690
6月18日,北京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姜旸,在即将走出校园时因病去世,年仅25岁。他因喉咙不适到北京大学医院就诊并被初步诊断为急性会厌炎,输液时,他出现窒息症状,随即停止呼吸和心跳。转院后的第18天死亡。家属质疑,北京大学医院误诊、延误治疗,导致姜旸死亡。
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高学历人才,就这样的不幸的离世,首先我们不谈什么将来对祖国有什么深远的贡献和意义,就从低层面和现实方面来说,一个硕士生的培养,家庭要付出多少的代价,然而即将走入社会为家庭带来福利的时候,就突然病逝,试想而知,对于家庭曾经投入的金钱和心血可都是付诸一旦。
本次事件无疑就是两种声音,一种就是硕士生家属这一方的质疑,他们认为这是北大校医院在治疗时存在问题,属于医疗事故;而北大却要求死者家属去做医疗责任鉴定,而深称并非北大校医院治疗上的问题,只是突发猝死。
如何该定性这起事件?难道就是简单的接受猝死这一说,接受这北大的妥善处理这一说,这种敷衍了事让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硕士生的死何有价值,让死者家庭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情何以堪?
校医院是否存在误诊?
6月1日上午,姜旸因嗓子疼到校医院就诊,“因为晚上他要坐火车跟同学一起出去毕业旅行,生病了没法去”。起初,姜旸被内科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可在服用医生开的药后并未缓解。当天下午2点多,姜旸再次到校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会厌炎,并安排姜旸输液。然而,姜旸在输液后病情突然加剧,开始呼吸困难。尽管医生采取多种措施抢救,但姜旸还是在几分钟后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从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就个半天没到的时间,却被诊断出两种病,试问北大校医院的医生,这突发疾病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这如何解释?
校医院是否存在延误治疗?
姜旸上午就诊时,没有进行全面检查就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下午就诊时,姜旸已有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是耳鼻喉科的医生却给出留院观察的意见,没有及时转院。最关键的是,当姜旸病情恶化、形成窒息时,医生没有进行气管切开术,直接导致脑死亡。
校方该不该赔偿?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夏先生说,关于校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是否需要做气管切开手术,现在没有定论,须等待鉴定结果。校医院耳鼻喉科是否能承担气管切开术,属于医学专业问题,无法回答。他表示,鉴于姜旸同学的家属对于救治工作存在不同意见,校方劝说家属向医疗卫生鉴定部门提出医疗责任鉴定申请,通过司法程序维护权益。学校将按照鉴定结果合法、合理、合情地开展善后工作。
如何该定性?通过上述的种种迹象也说明了几分,北大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然而在这里还是要劝诫死者家属,不要盲目去学校闹事,这种方式不是说理的最好的方式,只有通过司法途径才是解决事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