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科技怪才放弃复旦读大专?

(2011-05-13 18:20:10)
标签:

杨诚兴

科技怪才

校园

分类: 青葱校园、教育视野

图片来源(重庆晨报}

核心概要:作为高三的杨诚心,却独具一格有另类的发展方向,面对着复旦川大等知名大学的降分录取,他都视而不见,也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读大专。这个杨诚心同学小时成绩不好,被降级三次,到了高中由于不甘于传统教育,创新欲望强烈,在高中期间就荣获多个荣誉,然而他却无视中国教育,对中国学生有种嗤之以鼻的看不惯,因此他也被称为科技怪才。这样的一个人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这般性格和选择举动呢?

偏才在这个社会一直深受喜爱,他们拥有者一技之长,也凭此之长被很多名校看中,将至纳为门下。比如此前的蒋方舟,韩寒等等。中国教育的现状,让这片肥沃的土地总是滋养着很多看不惯传统的现状,另辟蹊径的偏才。他们的吃相让更多的学生个性张扬,另立独行。也希望自己可以以不同大众的面孔被社会以偏才的身份所乐于接受,可是这毕竟不是那么简单的,偏才也是要资本的,他们不知是个性另类的代表,而更多的个性张扬之下的另辟蹊径。

对于这事的杨诚兴同学来说,也可以被定性为一个偏才,他在科技方面有着独具一格的天赋,可是又是那样的不谙传统教育,让自己个性十足。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很多名校的青睐,这个也是我们都能理解的,因为名校都喜欢将这样的偏才收为己用,日后好为自己学校争光,而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偏才也只有名校能有吸引力让他们前往。然而杨诚兴地这般举动又是开辟了偏才的一种先河,面对众名校的降分录取,他却无动于衷还毫无犹豫的给予拒绝。他的这种行为,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屑一顾,还是想以此出名让更多的名校来录用这位传说中的偏才。

此前的五档杠少年,很显而易见是一种行为上的作秀,想因此而出名,产生一种所谓的明星效应。这个五档杠的宣传效果可是非同小可,吸引了全社会的热议不说,还让五档杠的标志在网上一阵大卖,这样可谓一箭双雕,赚个满砵。此番杨诚兴地这番举动,也同时在各大网站和各大论坛来回的转载,同时也掀起了热议的狂潮。殊不知这里面有什么猫腻,这其中也不能怪社会的无理猜测,毕竟此前的种种的事情,让整个社会也难以分辨谁对谁非。

网络时代带给社会的,不仅是便利快捷,更多的是信息的快速传播。想要出名的人在互联网上也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方式都可能用得出来。只要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让自己产生明星效应。社会的这样无故猜测,只能说是对以往事情的过敏反应。就事论事,就拿科技怪才杨诚兴这件事来说,他的这次种种举动,引起的轩然大波不会小于此前的五档杠,这样的无视名校递来的橄榄枝,也无视中国教育,一下子将他的行为举措上升到涉及到中国教育的高度上,必将引起全民的关注和热议,这样变相的上位不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实现了。他自己是个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也发明了很多东西还自立门户,此时刚创业未久的他,或许缺少的就是这种高强度的曝光。而另一方面,人的本来就是贪,给他抵赖橄榄枝的名校或许还没有达到他的标准,他眼中看好的清华北大迟迟没有任何动静,这样经过舆论一番炒作,身份必然上升了很多,更好的名校或许也会向他投来橄榄枝,这样看来,还不失是一种一箭双雕的炒作行为。

换一句话说,有可能使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杨诚兴就是另类独行的怪才也未尝不可。中国这么大,唯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随着大学门槛的降低,一涌而至的大学生让天之骄子的待遇和身份也流失了。寻找另类的就业方式或许也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不甘于传统教育的人也会另辟蹊径的发展和提高自己,让自己成为偏才,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中国的教育。弊端由来已久。总是教育改革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可是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见成效。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不是一句两句的口号就能代替的。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理论教育,缺少的是实践,所以学生的创新理念就很淡薄,这也是这么多年诺贝尔奖没有落户中国的缘故,西方的教育在于互动在于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而相反中国的教育就是对学生天性的抹杀。

在中国,分数是王道。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等等这些状元,或许他们都是些高分低能的人,可是他们可以考到高分,所以他们的价值就可以用分数来体现。分数代表一切的现状,或许中国教育的悲剧,也是更治不了的恶习。对于杨诚兴来说,他的叛逆是对中国教育的一次叫板,谁说上学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这样的行为举措虽然不提倡,可是也有他的正确之处。不屈于传统教育,另辟蹊径的成长之路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好的方向和一个自己所喜欢的门路,不走寻常路或许可以让你换个角度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为什么科技怪才放弃复旦读大专?这其中究竟含有几种色彩成分我们不能得知,但这种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教育的叫板精神值得学习和赞同,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必须上大学,也不是每个孩子一生都在学校的环境中成长。像杨诚兴地这般放弃,也不是得不偿失的行为,至少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天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