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条件概率的几点认识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创论文 |
对条件概率的几点认识
发表于2012年12期《中小学数学》
条件概率是高中概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其有着深刻的高等数学背景,深入思考需要追溯到大学的概率统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对条件概率的理解不是很清晰,学生学习条件概率也存在很多困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想从条件概率的公式推导、条件概率与积事件概率的区别、条件概率计算方法这三个方面重新审视条件概率,加深对它的认识。
1 对公式推导的深层解读
高中教材的引入:(1)探究
条件概率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教科书利用“抽奖”这一典型实例,以无放回抽取奖券的方式,通过比较抽奖前和在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的条件下,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从而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接下来推导条件概率的计算,教科书先采用缩小基本事件范围的方法:“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该条件相当于缩小了基本事件的范围,在没有这个条件的限制下,有六个基本事件。而在这个条件限制下,只可能出现四个基本事件。从而推导出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1.png。对这种方法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集合,反映样本空间的变化。
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2.jpeg
如图,EFGH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内”,B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阴影内”,求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4.png
如何把上面计算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6.png。而这个定义又正好为后面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奠定基础。
2
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将条件概率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7.png混淆。在面临一个实际问题的处理时,学生往往把握不准该用条件概率还是积事件概率。笔者在讲授人教版2-3(53)页的例2时,就有学生提出了疑问。
例2 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
(1)
(2)
【质疑】第一问,我们将其分为第一次就按对和第二次才按对两类,即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09.png。”
【解惑】这些学生的想法是在第一次按错的条件下,求第二次按对的概率,他们缩小了样本空间的范围。事实上,第一次按错的概率是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0.png
3
3.1
具体运用条件概率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举棋不定。一般来讲,计算条件概率有两种基本的方法:(1)定义法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1.png;(2)缩小基本事件范围的方法。方法一较通用,方法二运用时较灵活。以书本的一道习题为例说明:
例
解析:记“第一次抽到A”为事件A,“第二次抽到A”为事件B。
本题若采用定义法,紧扣公式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2.png。
若采用缩小基本事件范围的方法,则有两种做法:
(2)缩小范围后按照古典概型直接计算。在第一次抽到A的条件下,扑克牌中仅剩下51张牌,其中有3张A,所以在第一次抽到A的条件下第二次也抽到A的概率为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7.png。
后者笔者称为“直接法”,在解答条件概率时简便易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求解条件概率,鼓励用“直接法”尝试,不局限于死板的套公式。
3.2
(1)存在包含关系的两事件
(2010湛江模拟)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走一个景点,设事件A=“三个人去的景点不同”,B=“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8.png(
A、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29.png
评析:对于存在包含关系的两事件,求积事件时要注意转化。比如,下面这道“动物的寿命问题”也是类似方法。
(2)全概率公式
(2010安徽)甲罐中有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有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39.png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40.png;
④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44.png是两两互斥的事件; 的值不能确定,因为它与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44.png中哪一个发生有关。
其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是http://www.nhzx.org/2008/SubjectGroup/BlogFile/779ab18fae6b44ce82d9bf14de2dc023/e0cd40718f484fc6998bac54248d85bf.046.png需要对甲罐中取出的球进行分解,也就是大学教材中的全概率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