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动研究的特点

(2010-04-24 17:27:30)
标签:

行动研究

教育

分类: 参考资料

三、行动研究的特点

    ()行动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教师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决策、管理、教学实际问题,比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学习策略、评价方法、教师培训等。将各种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主动吸收并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通过实施行动研究干预,使问题得到解决。

    行动研究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首要目标,并不关注普遍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只是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上,更强调两者的结合。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

    行动研究特别强调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注重行动与研究的结合。不论是实际工作者所进行的独立研究,还是与专家合作所进行的支持式合作式研究,研究者都密切关注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行动的能力和行动质量,改变本身的现实的问题环境。

    行动研究的对象是实践,是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在行动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践,通常被理解为有信息依据的、应承担责任的行动,或被看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负责态度而采取的战略性行动。正如一位实践行动的理论家所说的,实践的问题是关于怎么办的问题,其答案只能在做某事中找到。”

    ()行动研究的群体提倡实际工作者与专家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这一点,与传统意义的专家学者式研究模式不同。在专家学者式的研究活动中,实际工作者被视为被研究的对象,而专家则用科学方法研究别人。行动研究既然是研究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所以,只有实践者或实践者群体才能进入行动研究过程。它要求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要求专业研究者参与实践,使实际工作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实践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并实现彼此的结合提供了结合点。这自然就需要实践者的密切配合、自由交流与共同协作。这样做,有利于完成各自的角色转换,共同组织起来,相互尊重,民主合作,成为一个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科学研究群体,能够发挥出群体的整体效应。

    ()行动研究的环境是自然、真实的、动态的工作情境

    这一点,与那些必须严格控制研究条件,研究对象要受研究者干预措施的影响的研究不同。自然情境是行动研究的对象,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便是它的实验室,它所解决的是这个环境中的问题,并力求改善这个环境。行动研究必须且只能在问题产生的自然情境中进行。只有如此,才能通过现场的研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并付诸行动,才能不断地通过多种方式手段来监察行动的效果,也才能通过及时反馈对行动和计划做出调整,以达到改革的目标。所以,有人将行动研究叫做“现场研究”。

    ()行动研究的程序是一个自我反思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过程

    这一点,与实证性研究的过程不同。行动研究缘起于教育实践中的某一实际问题,终止于该问题的解决。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研究的参与者需要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研究计划,改进行动措施,直至符合实际情境需要,达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上,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通常都不会是一步行动所能完成的,往往要经过计划的不断修改,行动的逐步改善。这才是行动研究中“行动”的意义。

    尽管许多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或实施者把行动研究的过程表述成与实证性研究过程基本相同的若干步骤,但我们对这个过程的理解一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结构。

    ()行动研究所选择的方法在于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技术

    社会或教育实践活动的复杂多样,必然为行动研究提出种种问题,不同目标和复杂的内容,加上行动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因而所需要的方法必定多种多样。方法作为主体从事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工具和手段,正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或船,必然伴随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而要求研究者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

    ()行动研究的价值评估重在结果的实效

    这一点,与一些实证研究重在普适性结论的获得不同。行动研究的目的、主体、程序和方法等特点,决定了价值评估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行动研究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情景的改善程度和实践者进步的大小,实际情景改进越大,价值就越大。第二,行动研究强调研究参与者的自我评价。随着研究过程的开展,需要对研究计划、行动措施和实际情景的变化不断地作出判断、评价和反思,并对进一步的计划作出调整,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其表现为即时评价和持续评价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上述特点,使它教育的研究中显现出独特的价值,成为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的研究方法。应该强调的是,在我们对行动研究进行考察、研究和运用时,必须持有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坚持科学的态度,既善于学习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方法论思想,又决不把任何一种方法和方法论思想绝对化。应该始终记住:任何方法和方法论思想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它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具有互补效应。

    行动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自己的局限性,值得反思与检讨。人们对行动研究局限性的批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行动研究的研究质量不高,难以将研究结果推广应用。理由是:研究中容易忽视计划性、系统性和控制变量的作用;

    2.行动研究参与者以实际工作者为主体,这些人在思想观念、研究能力以及研究的时间等多方面受到限制;

    3.行动研究的对象不是完全可控的,它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常常要随着行动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方案,因而难度大,研究者不易把握研究进程和研究方向;

    4.行动研究的效果是由参与者自己评价判断,因而难于客观地诊断问题。

    当然,只要我们对行动研究坚持科学的态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其特点,克服其局限性,以实践方法论为指导,行动研究法就会在教育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