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朦胧
http://s8/mw690/001OCWP0gy6J29FShFB17&690
前不久,在观看电视媒体《法治在线》节目时,有一期节目涉及青少年犯罪案的报道引起了我的关注。说的是某中学一名16岁的男生因赌博欠债万元,在无力偿还的情况下铤而走险,与人合伙盗窃珠宝店,结果锒铛入狱。原来,这名中学生的父亲就赌博成瘾。在其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领人到家,通过打麻将进行赌博活动。后来,在老子的恶习熏陶下,儿子渐渐地也学会了玩麻将。三缺一时,偶尔还凑局助阵,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记者采访这位父亲,问及其儿子犯罪成因时,父亲声泪俱下地说,是自己不良的嗜好、不好的家风影响毁了儿子的一生,他对此追悔莫及。
笔者认为,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那么,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志趣、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的总和。父母的道德观,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自身言行,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而且,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乃至整个人生。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比如: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自强自立、知恩图报、助人为乐、善良、宽厚、友爱等,这都是优良家风的组成因素。可以说,家风是父母人格的体现,循序渐进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人父母者就应该以身作则,堂堂正正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以自己优良的品德,给孩子做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打下好的烙印,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感恩父母给了我终生受益的家风。我的父母亲都是国家干部,他们正直、善良、勤劳、坚韧,同情弱者,好善乐施。记得小时候,每逢家里遇到乞讨者上门,父母都会笑脸相迎,送吃送穿。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那个年月,家家以瓜菜代替口粮度日。有一天,母亲下班回家蒸了一锅用豆腐渣包的野菜包子,包子刚出锅,全家还没吃上一口,突然房门被推开了,一位蓬头污垢的妇女,带着三个身着破衣烂衫的孩子来要饭,见她们可怜,母亲把一锅包子都送给了她们。后来,因为饥饿,母亲晕倒在上班的途中。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工作后的我,扶助弱者,助人为乐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每当去孤儿院,养老院采访,或者遇见生活贫困的被采访者,都会尽我所能送款、送物,虽然不多,但是,却让他们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的被帮助者真诚地把感谢信和锦旗送到我的单位。看见他们的微笑,我感到很欣慰,那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觉油然而生。
一次,我随同一家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去北京开会。午夜12点半才到达北京站,在去往住宿的途中,路过一处居民区四合院的门前,只见一位老大爷倒在地上,他神志不清,头部撞到了门前的石凳上,还流有鲜血,他的拐杖和小水壶被甩出很远。见此情景,我上前一边扶起大爷的头,帮其擦血迹,一边请同路人帮老大爷找家人。当时,有人不同意我的做法,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赶路要紧,担心做好事会被老人的家人误解。但是,我执意要帮助老人,大家只好挨家敲门,最后找到了老人的儿子,老人的儿子非常感激我们,握着我们的手说,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呀!等我们入住酒店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我认为,家风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是良好的家风成就了我的善心和善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才会有和睦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更多的家庭拥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拥有和谐的社会。
http://s14/mw690/001OCWP0gy6J29pAoMJ7d&690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