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夏时节话折扇

(2013-06-30 09:20:21)
标签:

时节

艺术品

流苏

口气

中国民族

分类: 随笔、杂谈

                                   文/月朦胧  

 


http://s2/mw690/63322b12ge0545bce12f1&690


   

    提起折扇,人们并不陌生,它不仅是纳凉、降温、驱赶蚊蝇的生活用品,而且,因其扇面可题诗作画,也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正因如此,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亲睐。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风扇、空调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但是,我依然对折扇情有独钟。不然,去年到杭州旅游时,怎么一口气买下十把折扇收藏呢!

 

    折扇,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在我国,折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流行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中国的匠师在学习日本、朝鲜折扇长处的同时,结合中国盛产的竹子、宣纸的特点,及雕刻、书画等传统艺术特色,加以发展而成。

 

    到了明代时期,折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而广泛流行,“至明则折扇大兴,纨扇几无人问” 永乐年间朝鲜进贡折扇,受到明成祖的赏识,于是命内廷工匠仿制,来供用后宫和赏赐群臣,渐渐“自内传出,遂遍天下。”与此相应折扇上书画也在明朝兴起了。

 

    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利于画家精思巧构,展示技法。折扇的扇骨上,以名贵的湘妃竹、棕竹取代桧木、白松木;两旁的扇柄雕刻诗词字画,扇头下垂饰玉器是扇坠或五彩丝线编结的流苏。同时在洁白的宣纸扇面上题词作画,提高了折扇的艺术水平。明清两代,折扇普及到了民间,更成为书画、雕刻、刺绣、髹漆、装裱、剪纸等艺术融于一体的手工艺品,中国民族传统艺术在折扇制作中得以发扬。明代以后中国的折扇大量出口日本。

 

    折扇因其携带方便,既可以扇风,又可以遮阳和观赏,明清时期,是金陵折扇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南京是江南数省的科举之地,每当科举大比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考结束时带回,闲暇时在其上钤印题诗作画,或收藏或馈赠亲友。折扇,从一种生风纳凉的工具演变成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也代表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儿。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折扇文化不会因其时代前行而淡出国人的视野,折扇那种雅俗共赏、方便实用、物美价廉的优点已被人们所认同。或许,折扇不再是百姓纳凉的首选,然而,折扇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将伴随人们的精神生活到永远!

http://s6/mw690/63322b12ge054593cb215&690

 

http://s11/mw690/63322b12ge0545c1222aa&690

 

http://s4/mw690/63322b12ge05459b6ada3&690

http://s8/mw690/63322b12ge054970b8d47&690

http://s12/mw690/63322b12ge0545b800bbb&690

 

http://s14/mw690/63322b12ge054d5a2503d&690


 



http://s16/mw690/63322b12ge0545c74b0af&690

          

    http://s4/mw690/63322b12ge0545a500e93&690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http://s4/mw690/63322b12ge054d7f56bf3&690
              月朦胧身着旗袍手持折扇与女友们在湖边留影

http://s4/mw690/63322b12ge05c33b945d3&690
                月朦胧手持团扇于荷塘月色中留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