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现实主义诗歌(7首)

(2013-08-24 13:58:34)
标签:

诗辑

现实主义

英译中

文化

分类: 笔记

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面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从理论上开创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先河。我作为一名教师,借古人的豪气,译了几首现实主义的小诗,加上几句小注,向中国的在校学生推荐一下。同时,“来的都是客”,请多多指教,我一定虚心接受。

 

(一)奥利弗·赖斯的诗《来自斯里兰卡的适时报导》如实地记录了本世纪初斯里兰卡的动乱岁月。有道是: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诗人通过对战乱频仍的片断截取,蒙太奇式地粘接,字里行间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可以断言,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来自斯里兰卡的适时报导     / 奥利弗·赖斯      浓浓的绿意

 

那些是中部山脉,

周围的是一块块平原,海岸线上

点缀着红树林,泻湖,河口冲积平原。

 

这里是寺庙区域

今晨将举行特别的宗教仪式

与佛陀开悟的时分完全一致。

 

一阵混杂声从大道上传来

于此,宵禁已经解除,

卖虾的小贩们一个个现身。

 

那边是一座茶园,

有橡胶种植园,

椰林农场,

苦力们生存与死去的地方。

还有一处石墨开采地

这里的人跪着掏矿。

 

现在到来的是典礼的司仪

此人平时开三轮出租的,

他随身带来了刷子,油彩与

仪式上要用的镜子。

 

科黑鸟群开始了传统新年的预告

向着新区的精品店,

老镇的公寓屋,

向着泰米尔印度教民的居留地,

以及占多数的僧伽罗佛教徒们。

 

那边是遗存,葡萄牙占领时期的,

来自荷兰人的统治,

不列颠人的殖民,

以及民族独立的斗争。

 

这里的雕像前架起的梯子,

而这位华服在身的匠人,

小心翼翼地逐级攀爬着,

背部对着雕刻品,

这人闲时干税收纪录的活计。

 

太阳又升到了醒目的位置,

乞丐们聚在火车站附近,

沙滩上散落着风干的死鱼。

 

那边有政府军与叛军之间

流血冲突的地点,

有被血洗过的村落,

有俘虏受刑的暗室,

有多处秘密丛葬之地。

 

看看那位司仪拿着镜子

以便那位匠人观察石雕的面部,

此时匠人在上漆,在他的肩部上方

是雕像的双目,

于是造像逐渐露出了上帝的端倪。

 

有人在锈迹斑剥的窗棂后哀哭。

 

那里来了一支坦克护卫队,

一位长者把他的鞋子拴在伞下,

一个头上裹着破布的男孩坐在牛车上,

棕榈树上空升腾起一片烟雾,

被炸毁的娱乐场所已成一片废墟。

 

接着是被蒙眼被带走的工匠。

 

校园内爆发了一场狗仗。

 

那边是一家纪念品店铺,

由一位身穿白色莎笼的姑娘照管。

引自葛底斯堡杂志 2004夏季第2期第17

 

 

    (二)诗人诺曼·杜贝依托儿时的记忆,加上对梅尔维尔的作品《大白鲸》的回顾,表述了“政治角度”与文学名著之间的冲突。文字浅显而见微知著,让人背后出冷汗的是什么呢?因为写作要全面,作品中竟然没有女人。要摆平男与女的均衡,这本名著就可能从课本中去掉。从政治的角度,要关注的东西很多,是不是会产生各种托词呢?我的意见是后果不得而知,诗人的意见是什么呢?请读《 政治与学术之间》一诗。

 

政治与艺术的问题        诺曼·杜贝        浓浓的绿意

 艾伦

 

瞧,在这半岛的最远端

来自大西洋的

冬季风暴摇动着整个校园。

维特莫尔夫人,因结核病而

命在旦夕,说要到天黑后

铲雪车与交通车才能到我们这儿。

 

她给我们读梅尔维尔。

 

在一次海上狩猎几乎面临

灭顶之灾的时刻

一艘敞舱船上的几个男人竟然毫无知觉地

闯入巨大的鲸群的中心

既宁静又有安全的保障

这里所有的母鲸侧身漂浮着

而幼崽正在哺乳。又冻又怕的捕鲸者们

他们只能凝视面前的

那令人恍惚的宝石般的深塘----一只喂奶的母兽的

单只清晰的眼球。

以后他们一起相安无事。

 

今天我听到一位女士说

梅尔维尔的作品在往后的十年

可能不入教课书了。另一位女士问道,“为什么不呢?”

第一位回答道,“因为在他的整本小说中

连一个女人都没有。”

 

接着维特莫尔夫人开始读赞美诗的选段。

用手绢捂住不停的咳嗽。各扇窗上在积雪。

她的脸部、胸脯与上出现一道蓝光。

间或一个完整的文明可能安然死去

在一个青年女子身上,在一间有暖气的教室

有三十个孩子

入迷地,自信地在聆听纯粹来自上天的

一场暴风雪的声音。

引自《施恩宝座:1967-2001新诗选集,2001

 

 

(三)有不少人读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雪夜林边小驻》 

    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
  他家住在林边的木屋;
  他不会看见我伫立此地,
  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
  

    我的小马满腹疑问:
  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
  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
  在树林和冰湖之间。

    它轻摇铃铛,
  催促我赶快上路。
  雪花惊落,

    万籁无声。

  

    树林真可爱,幽黑又深邃,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趁困意没来,还有很多路要赶,

  趁困意没来,还有很多路要赶。

现在,回到正题上。课堂上,老师在吃力地讲授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首诗,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在等待着下课的铃声。嗨,老师的心情由阳光变成忧郁的蓝色。

 

 诗歌与天气不宜     黛博拉·格瑞格      / 浓浓的绿意

 

有人已经将一只滑水板斜靠

在教室的门旁,

准备及时溜出,就等下课铃响。

 

此刻正是二月的佛罗里达,

授课时飘着浓重的防晒油的气味。

为何,我的学生们在好奇地想,

 

伟大的诗人都生活在我们的北方?

那儿整个冬季无事可做

只是期盼好天气的到来?

 

教室要开一扇窗就好了,学生可以瞄着

外面的时钟,同时看到野樱花

在向这群缺乏涵养的青年颔首示意。

 

我们可能细察花瓣散落的优雅。

一下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我们姑且称作“落雪”。

室内就会充满一瓣接着一瓣落下的寂静。

 

此刻听到空调在呼哧呼哧吐气,逼迫时光

在室内消磨。甚至连一次也不可能听到

来自手机提示的鸟鸣声。回家去,

 

对着课本上那匹雪夜林边的马儿,我有话要说。

你一定识途吧,在雪地之中

即便寒冷凝成抑郁的蓝色。

 

 

    (四)这首诗有几点要提醒一下。首先,像无业游民的探查者,作者(与其家人)自谓也。她被幼时看到的一位乞丐在垃圾堆放处吃甜瓜,她被这场景震撼了,被逼迫下想了解一点关于乞丐的生活。

    其二,膝行留下的痕迹,指乞讨时卑微的姿态。因“他”用膝盖破开西瓜,作者在原注上特别想知道在那种堆满垃圾的环境中吃瓜的味道,故译作“膝下的气味”。

    三、对角币的深爱,说白了就是无家可归之人讨钱的营生,讨要几个小钱,美名其曰对角币的深爱,而不是对块币(美元)的深爱。诗作者对屈膝与讨钱的看法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普遍的意义上看,我们都在为了各种生计为”五斗米“折腰,我们与”他们“有共同之处的。

     四、乞丐直接用膝盖破瓜,这种的方式与垃圾箱旁的环境,让作者感受到心灵的冲击。“他”所谓的(trunk)行李箱,实际上就是垃圾箱。

    五、诗中,Later译作“多年”以后。这是做了增益的处理。作者读高中时,重返旧地,她重温了在她九岁看到的情景,这属于诗中写实的部分。

    六、关于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的最后几页,我采取了直译的方式。读者可以判定诗人想表达的大概含意,即:人,生而平等,需珍视生命。但是,命运多舛,结果是事与愿违的。

 

历史的负载       玛丽•比丁格    浓浓的绿意

 

我们曾住葛底斯堡,像无业游民的

探查者,逼迫我们的是膝下的

气味以及对于角币的深爱

 

你若认为讨要硬币就是屈膝,那么我们大家

也一直是跪拜在各种

不同的祭坛前,把我们的自尊献祭

 

如你所为一般无异。你的行李塞满

用过的咖啡滤纸和旧鞋垫。

不像有人抢劫他人的自行车

 

仅用因事急需加以搪塞。

我们都用久传的流行方式

打开甜瓜,其实有人根本

 

不是这样。你就以膝盖撞破那个混球。

我匍匐在你面前,用力捏合着

最终的几页,出自约翰•多恩的

 

圣十四行诗,揉成精美的面包外形

以历史衍生出的黑麦为材。

在结束之际,我却难以确定

 

泄露我的偶遇是否礼貌,抑或必要。

多年以后,我又出现在那条小街上

身着破旧的红色高中校服。

 

我们住的莫泰旅馆充斥着特别的叫喊

源于一台废旧电视,

那种类似于鼓荡在你两肋之间的声响。

 

 

(五)凯伦·切思的诗“在她生前”是一首带着无限忧伤的作品。诗的标题是在她生前,是全诗统摄全局的一个设定。作者落笔却只表述她死后改变的状况,反衬出原有的生活情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美国诗人写作方法的独到之处。 

诗的首节表明该来的人缺席了,以前她们是一起出来的。第二节说的是树叶零落的秋季,是孤单乏味的,原来有她在,四季是充满活力的。如今狗衰老了,她活着的时候,这狗还小,活蹦乱跳的。诗人通过自己对周围环境观察体验,将读者拉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人不知不觉地坐下来,面对空阔的原野,分享轻风拂面的感觉,默想着生命的无常。一石二鸟,大概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吧。 

 

◎在她生前       凯伦·切思     浓浓的绿意

 

我常常望着天空,替你看天。

似乎只要足够专注,我就可以为你接纳空阔。

 

所有的叶子从树上飘落

殆尽,我刚刚极不利落地穿过原野。

 

稍晚时分,我带着卷毛狗,躺在那边高地上,

他老迈有点气促,我仰望着蔚蓝。靠在

 

他的身上,我真想不到这些灿亮的白昼对你

多么有限啊。湖对岸一排铁杉吸引

 

我的目光。我需要漫长的岁月来

懂你。好比狗的一生,以七倍翻番才行。

 

 

(六)这首诗让人想到了非洲受白人掠夺的过去,写实中充满对本土的深情,一段值得回望的历史。

 

非洲         玛雅安吉洛     浓浓的绿意

 

她早已倒下,横卧着

甘蔗却甜美

沙漠,她的头发

金黄,她的脚背

群山,她隆起的乳

青白尼罗河水,她的清泪

至今她一直躺着

忧郁终岁。

 

在白人的海域

寒袭冰封

一帮帮强盗,文雅尽去

冰凌姿意

掳走她年轻的女儿

拍卖她强壮的儿子

让她上教堂信耶稣

让她受伤血流不止

就这样她一直躺着

 

如今她尽力站起

记着她的痛楚

记着她的损失

她徒然号泣

记着她的资源

她被屠戮的历史

如今她在缓缓向前

尽管她曾病卧多年

 

 

(七)唐朝诗人杜牧在《赠别·其一》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与这一首记实的回忆,有相得益彰的感觉。因为是诗歌,镜头转换快而有序,有了跳脱的欢快。

 

十六岁那年夏天    / 杰拉尔丁•康诺利     / 浓浓的绿意

 

绿松石池面起身迎接我们,

水波涌动,银色光泽镶嵌事后的回味

我们扎进奇形怪状的水泡光影,快乐地尖叫。

在此我们躲开了男生的注视

 

抖掉肢体的水珠,我们上岸

沿着梯级踏步穿过蕨丛荫凉的

水池边缘。下午。心满意足地涂上防晒油,

我们日光浴,起身,接着在混凝土空地上聚集,

 

伴着俄尔伯爵缓缓节奏起舞。

用过樱桃可乐,面包夹红肠,梦幻冰激凌,

我们去柜台,蜂巢般气泡摇晃着

进入乐啤露杯再逐渐消失。我们咕嘟咕嘟狂饮

 

舔棉花糖火炬,像偷偷摸摸的吻那般甜蜜,

坐在长条凳上一起享受夏日的荫凉。

樱花。榆树。梧桐。我们把绳绒的

毯子铺在草地上,无线电收音贴着耳朵,

 

高声说出熟悉的歌词,然后松开

细细的泳装吊带,抹点润肤油与碘酊

在刚晒黑的双肩上,时而目光微瞥

以这种随意链接上一个不大可信的外部世界。

 

http://s11/mw690/633140acgx6C6sGaWHEc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