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6-11-22 17:42:13)
标签:

教育

分类: 精品课堂五上

谱写一曲英雄的壮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清流县灵地中心小学   陈新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从中受到英雄品质的感染与文化的熏陶。

       2、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和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英雄形象的方法,习得英雄事迹,重构言语,练习表达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后进行交流,最后在进一步的品读中加深理解受到熏陶,产生共鸣,积淀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汉字文化,领略文本内容。

       导入:古代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同学们,这句话不仅教我们读书,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如果把“心、口、眼”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只耳朵,那就是一个“聪”明的“聪”,你知道怎样的人是聪明的吗?(有智慧的)

       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字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无穷的蕴味。你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出示:篆书金文“寇”让生猜,并演示构成,并作解释:这个字由三部分构成:“宀”是房屋;“元”是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手持棍子到人家屋里打人家的头。造字本义:侵入民宅,袭击主人,武力劫掠。)

       师:对,它就是我们现在的“寇”字(师板书:寇)这样带有侵略性质的人就是——寇,日本人侵略我们,我们就叫他——(日寇)课文写了日寇怎样呢?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中国的成语也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本课中多处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读读下面的词语,看看在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出示第一组:男生读)

         昂首挺胸    坚强不屈  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  气壮山河  全神贯注

       师:这是写谁的?读了这些词,五壮士在你心中呈现什么形象?

      (出示第二组词,女生读:)

         横七竖八    叽里呱啦   粉身碎骨  滚落山谷   坠入山涧   大举进犯

       师:这一组词语是写谁的?读了这些词语,敌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你看看,两组词语,一组写的是(敌人),一组写的是(五壮士)。描写的人物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描写的不同的人物的时候,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词语。

二、对比研读,初感英雄壮举

       过渡:(生再齐读)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与敌人交战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课文中有几处?(第一处第2节;第二处45节)

       1、仔细地读一读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看谁最会发现!

       预设:①第一处场面是从“面”上来介绍,第二处只抓住了一个人具体来写,或者说聚焦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具体的描写就叫“点”。一篇文章,两处场面,有点有面。还有什么发现?

       ②前面的段落中说是五位“战士”,从第4节后就是五位“壮士”了

      2、理解“壮” 意。(出示:壮士,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②体健力大者。③指武士装束的人。)你会选择哪个意思?为什么?

      师:同学们,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到一名不平常的壮士,这不仅是作者称呼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了,这里边一定有故事。请同学们读读第三段。

      出示: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

     1)读一读下面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注意其中的标点。紧扣“?”,解析两条路的后果。

     2)两条路,该怎么做,战士们心里明白吗?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知道。

       预设:明白!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心中牢记着自己的任务,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豪迈。这是生死决择的壮举。(板书:生死决择)

       师:词语有温度,语言知冷暖。读书,就是要从关键的词句,读出人物的内心。两条路,作者写得明明白白,战士们的内心也是明明白白!面临生与死的决择,常理说是极其复杂的。为什么不把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而只用了简单的一个“走”字?(生交流)

 三、品悟细节,沉淀英雄形象。

       过渡:读懂了战士,读懂了作者!战士们没有犹豫,作者没有繁琐。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

       预设1:紧扣敌人惨状,雹子、动作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了解英雄英勇形象,领会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预设2:作者的这段文字仅仅就是为了写他们的英勇吗?还着力要表现五壮士的什么?(智慧)

       预设3:同学们想想是什么能让五壮士能如此英雄杀敌,不怕牺牲的呢?(情)(是对连队主力和转移群众的生命安全的担忧。)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狼牙山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尽路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了。自由读读课文,此时一个个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之间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后四个自然段。)

       课上到此,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铭刻于心。这不禁令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段话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究竟是何原因?在反复对比中我们发现,唯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对外扩张的民族。但当本民族遭受侵略,遭受蹂(róu)躏(lìn)的时候,我们先是默默忍受,直至忍无可忍,才将暴发。一旦暴发,力量是势不可挡的。——余秋雨先生)

真的,五壮士的力量势不可挡,惊天动地,他们的塑像不仅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更屹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拿起你的笔,把你心中的五位壮士形象写下来。

       出示练笔:这是                     的五位壮士。   

     (出示以下语语: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宁死不屈、一往无前、奋不顾身、顶天立地、威震天下、鞠躬尽瘁、视死如归、仰不愧天、急中生智、无所畏惧、骁勇善战、挺身而出、坚贞不屈、慷慨就义、舍生取义)

四、拓展阅读,浸染英雄文化

      师:五位壮士,又一次面临选择,是苟且投降活命,还是有尊严气节地死去?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在民族尊严与气节上,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出示: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师: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本文写于194111月。狼牙山五壮士都牺牲了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课后在百度上搜索“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字,你会读到更为丰富的内容。

 

             板书:      22、狼牙山五壮士

                         日寇                    五壮士

                     大举进犯           勇     生死抉择 英勇无畏

                                                      依托  抢、夺、举石头

                     滚落山谷                民族安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