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为价值投资的重要概念,安全边际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的,如果说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为过。它的定义非常简单而朴素:企业内在价值与价格的差值,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足够的安全边际虽不能确保获利,但却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安全边际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仅从定义我们不能确定内在价值与价格的差值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安全边际就是足够,就可以买入股票。而内在价值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与内在价值一样,对安全边际的理解与应用也仍然是一个需要艺术掌握的东西。而我们对安全边际标准则的判断就是在最坏的情况企业也能把我们投入的资金给我们成倍的赚回来(经过资本折现后的),或说最保守预测的企业价值基础上再加上50%的安全边际。
巴非特指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持续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可以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对投资人来说,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说,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也会因买价过高而难以盈利。这一点,对于当前的中国A股,尤具警醒作用。
可以说,安全边际在理念上与传统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商业经验以告诉我们,只有低风险才会高收益,证券市场更是如此,就像我们不确定如今1500亿市值的贵州茅台是否还会有高收益一样,但我们确定03年以前70亿以下市值的茅台未来一定会有高收益。
如果想要的安全边际迟迟不来怎么办呢?那么只有两个字:等待。在我们一生的投资过程中,我们不希望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时候我们会手持现金,耐心等待,由于市场交易群体的无理性,在不确定的时间段内,比如三至五年的周期里,总会等到一个完美的高安全边际的时刻,换句话说,市场的无效性总会带来价值低估的机会,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出手的时候。如果你的投资组合里累计了很多次这样的投资后,从长期看,你一定会取得远远超出市场回报的机会。所以安全边际的核心就在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从防御角度说,对安全边际的掌握更多是一种生存的艺术。投资如行军打仗,首先确保不被敌人消灭掉是作战的第一要素,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这一点在牛市氛围中,在泡沫化严重的市场里,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边际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内在价值”为基础的,在“内在价值”的计算中,预期收益率是最有弹性的参数,预期收益率的上升和安全边际的扩大都趋向了一个结果,那就是相对低的买入价格。而就操作的层面而言,阶段性的仓位比例控制也可以视为运用安全边际的辅佐手段。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都非常强调安全边际原则,之所以都要求一定的安全边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和公司经营的因素非常庞杂,而相对来说,人的预测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现预测失误。而安全边际则是对投资者自身能力的有限性、股票市场波动巨大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和保险。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误差、市场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仍低于价值、公司发展受到暂时的挫折,都不会妨碍我们投资资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证我们取得最低程度的满意报酬率。这就是安全边际原则的精髓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