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支持系统复习
(2012-06-17 08:05:12)
标签:
模型库数据库模式群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抽象杂谈 |
第一章:
1、
1)
2)
3)
A.
B.
C.
D.
4)
1按决策性质的重要性(Anthony的控制类型):战略决策、策略决策、执行决策
2按Simon决策阶段的结构化: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3按决策与其他决策的依赖程度:独立决策、非独立决策
4按决策的对象和范围:宏观决策、微观决策
5按决策所用信息的性质:定性决策、定量决策、迷糊决策
6按决策环境: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5)
1
这种决策模式可用来解决重复发生的问题,即 Simon称之为“程序化”的问题,R模式是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的主要对象。
2
(1)由于承认决策过程中存在着系统的非确定性和决策效果的模糊性,所以B模式比R模式更突出管理者“判断”的作用。
(2)B模式是典型的半结构化决策模式,是DSS支持的主要对象。
3
它的特点不仅认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而且还强调决策过程受动态的社会环境条件所约束;同时还承认管理者不仅只有有限的处理能力,并且可能带有偏见。
4
依据该模式,决策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流”聚集而成,并获得结果或解释的,因而决策行为的合理性是基于管理者行为的信念系统,是“事后”被解释的。
2.
信息论、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第二章:
1、
1)
A.
B.
C.
它是以智能DSS的结构为基础所形成的系统。
2)
3)
A.
B.
C.
D.
E.
F.
G.
2、
1)
DSS是从MI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都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
MIS是面向中低层管理人员,为管理服务的系统,DSS是面向高层人员,为辅助决策服务的系统。MIS按事务功能(生产,销售,人事)综合多个事务处理的EDP,一般要经常维护数据,DSS是通过多个模型的组合计算辅助决策,一般只使用数据
3)
3、
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两人或多人召集在一起,讨论实质性问题,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若干方案(或称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评价这些策略各自的优劣,最后作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过程称为群决策。
IDSS是DSS和AI(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其设计思想应着重研究把AI的知识推理技术和DSS的基本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
智能型、交互型和集成化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DSS,IIIDSS也称I3DSS)是面向决策者、面向决策过程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功能框架。
第三章:
1.
三系统:DSS是由语言系统LS、问题处理系统PPS和知识系统 KS三部分组成
三部件: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
2.
专用决策支持系统(SDSS),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DSSG),决策支持系统工具(DSST)
3.
三角式结构,串联结构,熔合式结构,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结构。
第四章:
1.
(课件)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字典
(书上)模型库、建模系统、模型库使用维护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构成
2.
1)
2)
3.
4.
1)
2)
3)
4)
5.
在结构化建模中,一个模型图由三层具有不同抽象程度的图结构所构成:基本结构层,属类结构层,模块结构层。
PPT上第四章46页含例子
6.
模型字典:模型字典用来存放有关模型的描述信息(如限制、约束、参数模型等)和模型的数据抽象。例如:(l)模型的内容;(2)模型的功能和用途;(3)模型的编码;(4)模型在模型库中存放的位置;(5)模型来源、出处;(6)模型的变量数和维数;(7)模型使用的算法程序及在方法库的位置 等。
模型字典中有关模型模块的详细说明可作为用户和系统人员查询模型库内容之用。
7.
1)
2)
第五章:
1、DSS数据库和MIS数据库的区别与联系
1)
DSS数据库具有析取数据的能力,数据更新周期慢,涉及组织内外部的数据,数据量大,多重数据来源,存取能力强,响应时间快,以MIS DB为基础,使用者关心的不是具体的业务数据本身,而是这些数据表现出来的整体趋势或变化趋势。
2)
2、
1)
2)
A.
B.
C.
3、
方法库系统主要是一个软件系统,它综合了数据库和程序库,它为求解模型提供算法,可使DSS更有活力.
(1)提供各种通用计算、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2)提高模型运行的效率。用户可以从模型库中调出所需要的模型,同时从方法库中调出相应的方法程序,通过联结,有效地完成模型的运算和分析。
(3)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由于建立了方法库,对于模型库中的模型,就无需考虑每一个模型都配置一个或多个算法,而是各种模型共享一类方法程序,或一类模型共享多个方法程序。
4、
1) 一阶谓词逻辑
ü
ü
( " x) [ ROBOT (x)=> COLOR (x, GRAY)]
2)
3)
框架由一组描述物体的各个方面的槽(属性)所组成。每个槽(属性)又可包含若干侧面所组成,每个侧面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填入的值。框架适合表达结构性的知识。
下面是一个描述“教师”的框架:
4)
正、反向推理过程
A.
逐条搜索规则库,对每一条规则的前提条件,检查事实库中是否存在。前提条件中各子项,若在事实库中不是全部存在,放弃该条规则。若在事实库中全部存在,则执行该条规则,把结论放入事实库中。反复循环执行上面过程,直至推出目标,并存入事实库中为止。属条件驱动的推理。
B.
逆向推理是从目标开始,寻找以此目标为结论的规则,并对该规则的前提进行判断,若该规则的前提中某个子项是另一规则的结论时,再找以此结论的规则。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对某个规则的前提能够进行判断。按此规则前提判断(“是”或“否”)得出结论的判断,由此回溯到上一个规则的推理,一直回溯到目标的判断。目标驱动。
C.
若有规则集如下,画出“与、或”推理树 A∨(B∧C)→G (I∧J)∨K→A X∧F→J L→B M∨E→C W∧Z→M 、P∧Q→E |
|
D.
(1) 事实的不确定性 (2) 规则的不确定性 (3)推理的不确定性
可信度的计算公式
1)
IF
结论H的可信度为:CF(H)=CF(R)´
MIN{CF(E1),CF(E2)…CF(EN)}
2) 前提中OR(或)连接时:
IF
则结论H的可信度计算分别有:
CF1(H)=CF(R1) ´CF(E1)
CF2(H)=CF(R2) ´CF(E2)
合并为:CF(H)=CF1(H)+CF2(H)-CF1(H) ´CF2(H)
Ø
例如,有两条相同结论的规则
R1:A→G; R2:B∧C→G
对于确定性推理过程为:
先引用规则R1,提问A?当回答为yes时,推得结论G成立,即yes,这样就不再搜索R2对结论G进行推理。
对于不确定性推理时,该两规则均含可信度。
R1:A→G
推理时,先引用规则R1,提问A?当回答为yes时,还须给定可信度,设为CF(0.7),求得G的可信度为:CF1(G)=0.8´0.7=0.56
由于G的可信度不为1,还必须对结论G的其它规则进行推理。再引用规则R2,提问B和C?
R2:B∧C→G
设回答B为yes,CF(0.7),回答C为yes,CF(0.8),计算G的可信度为:CF2(G)=0.9´MIN{0.7,0.8}=0.63
合并G的可信度为:
CF(G)=CF1(G)+CF2(G)-CF1(G)×CF2(G)
R3: J∧K→B
第二步:用知识树推理 |
例:有如下规则集和可信度: R1:A∧B∧C→G R2:D∨E→A R3:J∧K→B R4:P∨Q→C R5:F∨(R∧S)→D 已知事实及可信度 F(0.4),R(0.5),S(0.6),E(0),J(0.4),K(0.6),P(0),Q(0.4)。 解: 第一步:把规则分解为只含AND(∧)连接的规则,消去OR(∨)连接的规则:
|
5、
知识获取通常是由知识工程师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获取机构共同完成的。知识工程师负责从领域专家那里抽取知识,并用适当地模式把知识表示出来,而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获取机构负责把知识转换为计算机可存储的内部形式,然后把它们存入知识库。在存储的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检测。
(1)主动式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根据领域专家给出的知识或资料,利用诸如归纳程序之类工具软件直接自动获取或产生知识并装入知识库中,亦称直接获取
(2)被动式知识获取:间接通过一个中介人授给知识处理系统,亦称间接获
知识获取方式有三种:
人工移植:在这种方式中,知识获取分两步走,首先, 利用知识工程师熟悉知识表示和组织,用确定的知识表示语言描述从领域专家或有关的技术文献处获取非模式化知识,然后模式化后由知识工程师用某种知识编辑软件(知识编译器)将获取的知识输人到知识库中。
机器学习:机器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进行知识积累,对知识库进行更新。机器学习有示教式学习和自学式学习。系统不仅可以直接与领域专家对话,而且还能从系统自身的运行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发现知识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不断自我完善,建立起性能优良、知识完善的知识库。
机器感知:通过机器的视觉、听觉等途径,直接感知外部世界,输人自然信息,获取感性和理性知识。为达到这一目的,机器应具备如下能力:具有识别语音、文字、图像的能力;具有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第六章:
1、
定义1
定义2
定义3
区别:
1)
2)
3)
2、
数据集市(data
3、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通过对转换后信息的很多种可能的观察和形式进行快速,一致和交互的存取,实现对数据进一步的观察。
4、
数据挖掘是一个决策支持过程,主要基于AI,统计学等技术,自动分析企业原有技术,做出归纳性推理,挖掘潜在模式,预测顾客行为,帮助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进行正确决策。
综合书上其他六个定义,可以定义数据挖掘为将不同的数据源中的数据,通过一定的工具与方法寻找出有价值的知识的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之间的关系,它将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融合在一起,构成企业决策分析环境。(P241)
与知识发现的区别(百度):知识发现输出的是规则,数据挖掘输出的是模型。
与知识发现的共同点(百度):
(1)输入的都是学习集
(2)目的都是尽可能多的自动化数据挖掘过程。
(3)数据挖掘过程并不能完全自动化,只能半自动化。
数据挖掘的类型:直接数据挖掘、间接数据挖掘、描述式数据挖掘、预测式数据挖掘。
5、
①从数据仓库的观点,数据挖掘可以看作是联机分析处理的高级阶段。但是作为更高级的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比数据仓库的汇总型分析处理要详细和深入得多。②从数据仓库中直接得到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有许多好处。数据仓库的数据清理和数据挖掘的数据清理差不多。③数据挖掘库可能是数据仓库的一个逻辑上的子集,而不一定非得是物理上单独的数据库。当然,为了数据挖掘,也不必非得建立一个数据仓库。
6、
1)
2)
3)
4)
5)
6)
7)
8)
9)
第七章:
1、DSS开发的特点
1)
2)
3)
4)
5)
6)
2、理解DSS的开发过程(综合部件、模型部件、数据部件的集成)
1)
①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②
③
4)
DSS详细设计 |
DSS系统分析 |
DSS初步设计 |
各部件编制程序 |
DSS集成 |
3、ROMC方法
1)
2)
(1)
(2)
a)
b)
c)
(3)
a)
b)
c)
(4)
a)
b)
c)
3)
实例
否 |
是 |
识别决策过程的基本活动 |
分析每一活动的表述,操作,记忆辅助和控制机制,然后进行综合 |
快速形成系统 |
支付费用 |
修改,扩展系统 |
用户满意意 |
开始 |
表示方法 |
记忆辅助 |
操作 |
控制辅助 |
文件列表; 图表; 研究报告; 模拟输出; 过程构成语言的语法 |
为每一个表示方法提供工作空间;表示方法程序库;数据库、文件数据、研究数据、股票数据 |
对图形的一组操作;对股票清单上的一组操作; 对研究报告的一组操作;一组模拟操作;一组构造过程操作 |
用菜单显示操作; 为系统决策提供训练指导,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