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画与教育

(2018-11-06 12:16:01)

不忘初心,献礼中华复兴,加油我的祖国。

我们都是中国的孩子,深爱着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

我最近在尝试用当代哲学科学复兴国画。

科学其实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直接可见美学,而哲学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间接可见美学。

读懂艺术,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大脑、用全身心。

美学作为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对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就人类社会影像记录而言,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有两次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像数据大爆炸,一次是商代武丁时期的全球地理大探险和之后的周穆王西行探险,一次是世界近代的西方地理大发现。这两次地理大发现记录了大量当时的世人从未见识过的新文明新物种。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产生了包括甲骨文金文以及之后的汉字系列本身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遗存,而其中一部分到21世纪才在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的基础上被破解。第一次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在包括中国国画在内的传统影像艺术中以神话或者传说的形式沉淀了下来,这些也是中国神话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中一些物种种类之丰富,使得绘画出现了一种有些幽默的全新哲学思路:那就是如细菌、树木、鱼类、鸟类、星体等种类之丰富几乎可以做到“你看着像什么我画的就是什么”,你可以说上帝就是艺术家,而这些对包括国画在内的全球艺术都将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后现代影响。



在中国国画发展历史上,从商代记录探险山水的凤神,到隋代展子虔的山水画、、、;从汉代毛延寿的人物画,到清代中西合璧的郎世宁、、、;从苏轼、赵孟頫的文人画、、、到梁启超慨叹时势的英雄独立图、、、;从唐代边鸾的花鸟画,到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的大写意、、、代表着中国艺术开放改革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节点。

仅就山水国画而言,黄宾虹的白黑变法、傅抱石的乱皴笔法、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他们都是寻求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力求画出山水的质地神韵,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式各有不同。

山水之道,除需要借鉴油画并与宣纸特质结合画出山石的筋骨(在西画中画山的筋骨也是一个高难度领域)之外,画近山要学张大千粗泼出自然天成之细致,画中山要学傅抱石与张大千半泼半画出险峻传神之韵味,画远山要学李可染与黄宾虹简单勾勒出大势高远之境界。

一人行、二人行、三人行、四人行、五人行、六人行、七人行、、、皆可借鉴为师傅重组为创新焉、、、、、、


当代艺术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动态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艺术是一个时代的人向着艺术哲学的各个方向略带试探性地冲撞,不断快速进步的新技术新材料给了当代艺术以不竭的创新动力,然而能够提炼或者被提炼成某个经典流派留在身后将会难度大的多、、、能否成为经典流派是受到现实客观条件影响的,但仅仅从哲学意义上讲向任何一个方向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我从相当一部分高价当代艺术中都看到了某个哲学方向的最极致。

浅及艺术价值的投资收藏鉴定,以我个人观点,不论其外在形式如何,有着巨大升值潜力的艺术品,除了技法之外必定蕴含着已经被大众接受的某种主流哲学最好是刚刚为少数人所知即将为世人广泛接受的某种新的哲学、、、

另一方面,机器人在艺术领域的出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于是作为想要有所成就的艺术家研究哪些哲学领域的艺术是机器人不可能超过人类的就成了一项基本素质,这是人类创造艺术的生存命脉。

这就是哲学科学对于艺术深刻而实用的意义所在。



我们讲传承创新,除了借鉴各位大师,应该锻炼一种能力就是将任何一幅纸张作品修改完善成一幅或许是另一种风格的成功作品,这既是一种物质上的环保理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环保理念。

绘画之化境,在于将身边任何一张废纸废作以某种哲学转化为精品。

我们引申到教育,这既是一种以补充完善将任何原来的有这样或者那样缺点的人尽可能教育成开明完美之人的哲学,也是一种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并根据某种适合的哲学将其转化为积极力量。

育人之终极,乃是与周围任何一个朋友或对手以适合方式合作共赢。

        树人事业若可恒久周全,中国新时代之幸,未来全世界之福。



http://s10/mw690/001OBYhCzy7oYPf9vyp19&690


http://s9/mw690/001OBYhCzy7fdoDFEpOc8&690



http://s6/mw690/001OBYhCzy7fdoTnwP355&690



http://s5/mw690/001OBYhCzy7fdp0mv1We4&690





http://s12/mw690/001OBYhCzy7fdpKXC2vd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9年04月1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