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专家解读《假如》@编剧余飞 二人言说似乎有相通之处哦。
(2013-09-15 10:41:34)1、“假如”是个永远的追问,因为人生体验的不可穷尽性,“假如”令我们永远停不下思考。而另一面,“假如”也可以让我们相对集中目光,凝视一段被思考暂时框定的情境。于是,我们努力在这个情境中追求深刻。
2、 第一眼看到黎阳,就觉得他的沉重,就觉得他的沉重是不可卸去的。尽管爱和婚姻是他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沉重,尽管这个沉重一直跟他到电视剧的结束(剧尾的山村 小学,是一个与沉重无关的符号),但剧情展开不久,这个沉重已经被别的沉重绑架了。我感觉到的是,程真真没完没了的闹腾,虽源自感情,但真正使黎阳如负重 物的,是来自另一种环境的压力和困惑。程真真和黎阳的矛盾,被更大的矛盾搅在其中,我们不能无视这更大的矛盾,这大概是黎阳这个形象的价值所在。
3、 黎妮的苦痛,并没有更大的矛盾环境,主要的冲突,基本在不是一个家庭的“家庭成员”中展开。黎妮的苦痛,是人的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除的苦痛,夹杂着人性的弱 点、情感的纠葛、选择的痛苦。其中有道德评判,但编剧似乎并不刻意突出(至少是不大肆渲染)这种道德评判,更多表达的是对苦痛的体验和个中滋味的品 辨。如果在一个并没有更大的矛盾环境中,还能体验到不可排却的苦痛,这就是人性反思的力量了,这大概是黎妮这个形象的价值所在。
4、 黎山的艰难,在于生活的重负,他既不需要考虑会有更大的矛盾环境要去应付,也用不着受扰于黎妮和程真真式的情感纠葛。他的艰难,就是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就 是草根生活的艰难。他的性格虽然有极端的一面,但又同正直、仗义揉和在一起,就有了传统的伦理之美了。不过,黎山的艰难,很多是在 “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中经历的,这一点不同于黎阳和黎妮,因而黎山很容易被人从人格上去审美。这大概是黎山这个形象的价值所在。
5、 三个人,三种人生界面,剧情在不同的人生界面中穿行。这是编剧呈现给我们的生命体验的丰富性。不过,还可以这样理解,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会面临三种 人生界面的体验。每个人都既要面对社会的竞争性,又要处理感情的复杂性,还要应付生活的矛盾性,这既是人生的艰难所在,又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来 说,编剧表现的是三个人,而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