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及其启示
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违法活动就会滋生蔓延。“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某种不良环境因素出现且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就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难免出现更多的问题,使“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碎”,甚至引发管理上的严重危机。
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破窗效应”的隐患也存在着。例如,城市管理中的很多违法行为具有反复性、动态性、连锁性、顽固性特点,因此,预防“第一扇窗户玻璃被打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城管执法人员不能有效地查处、遏制第一起或初期的城市管理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就可能起到反面示范作用,使相对人产生城管执法人员软弱、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大规模、连锁性的违法行为。对于大规模、连锁性的违法行为,城管执法人员又会觉得无法管理、难以管理,对此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进而使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流失。等到问题特别严重,各方面反映强烈,城管执法部门不得不对已成“燎原之势”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时,一方面,由于执法难度增加,加剧了城管执法人员与违法当事人的对抗,会大大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执法成本也将增加,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在城管执法队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破窗效应”的隐患。如,有的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执法时不重视文明执法的细节问题,不注意自身所代表的城管执法队伍形象,以致发生违法乱纪行为。再如,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监督,有的执法人员违反了执法队伍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上级部门
“不忍心”、“不愿意”严肃处理,其他人员因此认为规章制度只是表面文章,最终使执法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可见,不管是执法整治中的“破窗效应”,还是城管执法队伍管理中的“破窗效应”,其危害都不容忽视。从城管执法“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城管执法工作中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蔓延。因此,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对策,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努力预防“破窗效应”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