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黄氏宗谱序(977年)
(2022-12-09 09:53:13)
标签:
江夏黄氏金华黄氏黄氏五大族弋阳黄氏黄氏谱序 |
分类: 黄氏谱序 |
弋阳黄氏宗谱序(977年)
(录自《五族总谱》民国版)
黄汉良校注
宗族谱牒之修,诚世世子孙之所当讲也。以年岁之远,朝代之更,支流之分,乡国之异,无自而考据者,又不可得而详也。
吾始祖惠卿公【1】自江夏而迁浦阳,传十六世至天锡公【2】,子孙繁衍。唐昭宗乾宁【3】间董昌为虐,秀州崇德等处大扰,民存者十无二三,镇海军节度使钱镠斩昌,江浙稍定。唐亡,镠遂居杭州,进爵吴越王,患秀州崇德等处民稀,荒芜不治,遂以浙东民实处徙而充之。时祖天锡公同堂兄弟子侄辈徙于秀州崇德,业农者数十余家,后天锡公仍归浦阳【4】。天锡公生二子,曰:洪,字时宽;曰:浩,字时衍。时宽公生三子:曰珌、曰瑕、曰琰;时衍公生五子:曰琛、曰璞、曰玘、曰琬、曰珍。玘与兄弟琛、珌迁于分宁,同家县之双井;瑕迁于江西南昌丰城之沇江;璞与琰迁于信州之弋阳;珍迁于湖广江陵之临利;琬迁于福建建宁之浦城。于周广顺【5】间,分为五处而居。珌自双井又迁于剡,析诸暨之花亭。琛又迁于南昌武陵之郭坑,即高坪。叔祖大超公自秀州崇德迁于越之剡。虽源之分派,然其迁徙多歧,子孙繁衍久后岂得尽说乎?
璞虽不敏,幸授翰林学士,同侄孙元积于宋太兴国【6】间,搜辑始祖惠卿公之遗文,良御公、良稼公之谱式,纂编以成一派之宗支,各书一集,使后世咸得考详焉。
宋太平兴国二年【7】丁丑二月 裔孙授翰林学士璞同从孙翰林院庶吉士元积谨序。
注释:
【1】 惠卿公:即苾公,字惠卿,金华黄氏始祖。
【2】天锡公:即萦公,字天锡,金华黄氏五大族之祖。原文此处为“萦公”,按古代名讳的书写规矩,此处改为“天锡公”较妥。
【4】后天锡公仍归浦阳:原谱中无此句,这是根据其他家谱添加。
【5】广顺:951年—953年,是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
【6】宋太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吴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7】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校者后记
《弋阳黄氏宗谱序》在金华黄氏五大族的许多家谱中均有,但由于辗转传抄的原因,各家此序都有些出入。现对各家谱序进行对照阅读,发现还是这篇比较接近原貌,故录这篇进行校注。
此序是金华五大族璞公和元积公所撰,自家人所撰的谱序真实性不容置疑,但问题是其中内容又令人生疑,经本人考证,这是后代修谱者改动之故。在明末万历年间和清代,金华五大族进行了多次统谱,统谱前有的谱序与统谱后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就把原谱序给改动了。其实这种做法不妥,改动谱序不仅失去了谱序的原貌,也使后人产生谱序不真实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