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宋濂1377)

标签:
黄氏宗亲诸暨孝义黄庭坚宋濂文集花亭黄氏 |
分类: 黄氏谱序 |
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宋濂)
《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宋濂为诸暨孝义花亭黄氏所写的谱序,目前流传着不同的版本。因原文系文言文,又无句读,传抄之后出现许多谬误,现根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影印件(注:原文来自《钦定四库全书/宋濂文选集》),我对此进行了整理,改为简体字,加了标点,并对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有不当之处,敬请同好指正。
《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原件:
(注:浦江黄曙光宗亲提供)http://s8/mw690/632d28f6gx6BGQTU0sf07&690
http://s2/mw690/632d28f6gx6BGQUivW901&690
http://s11/mw690/632d28f6gx6BGQTEDIS2a&690
http://s11/mw690/632d28f6gx6BGQTIegOda&690
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
(已改为简体字,但未标点)
宋濂
——《钦定四库全书/宋濂文选集》
黄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至汉尚书令香居江夏故世之黄氏咸以江夏为望隋开皇间有自江夏迁婺之金华者其讳曰苾历十九传至萦生二子洪浩洪生二子瑕珌浩生三子琛玘璞其子孙析为五大族瑕之枝则丰城珌之枝则剡琛之枝则监利玘之枝则分宁璞之枝则弋阳皆自金华而迁稽之金华丰城二谱及黄庭坚魏了翁李心传诸儒所采著者颇同当可信不诬诸暨孝义之黄氏实出于珌珌之季弟有子曰瞻以策于南唐用为著作佐郎知洪之分宁县珌与之俱遂同家县之双井江南兵起珌之冢子惠自双井迁于剡寻从剡迁今所惠之曾孙宋赠卫尉少卿振仁及于乡待之举火者数十家其妻仁寿县君刘氏斥嫁赀以规义田均给婣族故其三子十孙多跻膴仕而十孙之中广西提刑育为最显育之从子朝请郎汝楫当方腊之乱罄家藏金帛以赎所俘者数百人汝楫生八子開閌閣同登绍兴甲戌进士第而聞与誾亦相继擢绍兴庚辰乾道已丑之科闛复占特奏名终荔浦丞闡
诸暨孝义黄氏族谱序
宋濂
——《钦定四库全书/宋濂文选集》
点校/会稽山人黄汉良
黄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出于陆终氏,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犹有黄国故城。黄既为楚所并,子孙散之四方,以国为氏。至汉尚书令香居江夏,故世之黄氏咸以江夏为望。
隋开皇间【1】,有自江夏迁婺之金华者,其讳曰苾。历十九传至萦,生二子洪、浩。洪生二子瑕、珌,浩生三子琛、玘、璞,其子孙析为五大族,瑕之枝则丰城,珌之枝则剡,琛之枝则监利,玘之枝则分宁,璞之枝则弋阳,皆自金华而迁。稽之金华、丰城二谱,及黄庭坚、魏了翁、李心传诸儒所采著者颇同,当可信不诬。
少卿之裔孙周,爰辑旧谱而续为新图,釐【18】为若干卷,而征【19】予序之。呜呼,氏族之学,难言者久矣,他未睱深论。姑以黄氏言之,有谓出于高阳氏,自伯翳赐姓嬴,而其后有江、黄诸国,为楚所灭。有谓出于金天氏,自台骀【20】封于汾川,而其后为沈、姒、蓐、黄【21】诸国,为晋所灭,皆以黄为氏。今去唐虞以前,殊为极远,其所出难稽。犹可言也,黄氏之望非止江夏而已,若栎阳,若安定、房陵,若汉东、上谷、谯郡,如此之类,多至四十余房,而五大族不与【22】焉。氏族之书虽或志之,何以不表其所自出?今去汉亦已远,其转徙之未易明。犹可说也,孝义之谱,以钟为始迁之祖,而以瑕之五昆季为其子;丰城之谱,则以五昆季系于洪浩之下,且谓自秀州崇德而迁金华;新昌之谱,又谓江浙之黄,皆出建之浦城,而迁金华。黄鲁直则又谓七世以上失其谱,而各谱乃推至十二世,若合符节,近世有聚庭坚诸行作《山谷老人传》,则又谓六世祖瞻如分宁县,瞻实生玘,抑又何邪?今去五季宋初,其时为甚迩【23】,其事宜可征【24】,何为纷纭而莫之有定也?盖因图谱日废,而无官以涖【25】之,民间以所传闻论著,不能旁搜广览以会通,其故矛盾不齐,宜无足怪。予尝侍先师黄文献公相与论及谱事,公之先亦自金华析居浦江,洊【26】迁义乌,其上世之讳,亦曰珪、亦曰琳,岂亦萦之从孙【27】耶!窃意萦之兄弟必众,支裔实繁,谱所不及者,则亦无如之何。要之江夏之后,金华实为黄氏之望。故予历考群谱,参以诸儒之论,备书之于首简,信其所可信,疑其所可疑,在览者之自择焉。
周,字思文,群从子姓至一百余人,敦厚而善施,皆无忝【28】于先世云。
嘉议大夫前翰林院学士承旨制诰兼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金华宋濂序
注释:
【1】隋开皇间: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于58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改年号为“开皇”,至600年,共20年,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
【2】季弟: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
【3】策:计谋,主意,办法。干:求见。
【4】著作佐郎:古代官名,三国魏始置,属中书省,掌编撰国史。晋代改属秘书省,号称大著作。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出身之管。隋代于秘书省置著作曹,设著作郎、佐郎。至唐代主管著作局,掌撰拟文字,曾一度改称司文郎中。著作郎下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官。
【5】冢子:即嫡长子。
【6】斥嫁赀以规义田:嫁赀即嫁资,即娘家嫁过来的财物。规:谋划。义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拿出自己的嫁妆财物购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设置的田产。
【7】婣族:婣通“姻”。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
【8】膴仕:读音w shì:高官厚禄。膴,肥厚。
【9】从子:侄子。
【10】誾:读音yín。
【11】闛:读音táng
【12】闡:即“阐”,读音chn。
【13】閎:读音hóng。
【14】彬蔚:文采美盛貌。
【15】荀氏八龙:魏晋时期,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今河南许昌)荀氏。东汉时期的荀淑(83-149年),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后出为朗陵侯相。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8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
【16】自时厥后:厥,代词,那个。从那以后。
【17】禄食者:吃官饭的人。
【18】釐:同“厘”,分,分开。
【19】征:征招,招致。
【20】台骀:传说中国古代治水第一人,早在大禹治水前已奠定了山川。
【21】沈姒蓐黄:沈、姒、蓐、黄都是商、周、春秋时国名。
【22】与:依附。
【23】迩:近。
【24】征:证明;证验。
【25】涖:同“莅”,监视;监督。
【26】洊:jiàn,古同“荐”,再;屡次,接连。
【27】从孙:兄弟的孙子。
【28】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29】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最后一段写作时间和署名是根据《萧山埭上黄氏宗谱》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