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最懂男人——写给80后的姐们儿

(2013-07-11 14:59:38)
标签:

聊男人

婚姻

育儿

分类: 心情回收站——思考
    转眼间,咱们80后都成家了、有娃了。有的甚至是开始“七年之痒”了。几个好姐妹到一起几乎不聊八卦了,什么娱乐明星现在是哪朝哪代早已都不再关心了。聊聊自己的生活、聊聊自己的娃。女人嘛,没啥正经聊的。聊个军事、时政什么的还吓人呢。可是我发现生活把我们磨练成三十好几的人之后,身边更多的人在抱怨、在麻木的生活,就像汪峰的那首《存在》里唱的:“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难道这就是存在吗?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吗?很少有的人能活的有滋有味,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承受。

    记得老公在08年的时候发了一篇文章叫《如水女人》,还曾引来一阵回应。不知道作出此文,灵感来源于何处。当时心理年龄19岁的我真是不理解心理年龄57的他。
    直到前一阵看了一篇文章,净空法师谈女人。大致是说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水的特质是: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如水的女人在家庭关系中,一定肯就下,托起满家。自以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女强人,失去了水的本分,跟男人争天,没了空间。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至柔的,水流经过的地方,遇到障碍,会自动拐弯,不会硬碰硬,水永远不会受到伤害,面对男人大发雷霆的时候,如水的女人善于以柔克刚。水能滋润万物的成长不留痕迹,如水的女人,总能找到男人的好处,不动声色的夸奖男人,赞美男人,让男人感觉自己是个英雄,充满了力量,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自己柔弱的妻子,两个人的关系亲密无间。反之,女人经常挑男人的毛病,男人的心越来越凉,越来越没信心,觉得自己是个笨蛋,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只能越来越走下坡路。
    
    我的一位姐们儿说:女人经营自己的婚姻是需要智慧的,而我们在一起更多的不是为叙述事情而相互发泄,而是不断的总结和分析“如何对付男人”,使自己“获胜“。早已过了青春萌动的年纪、也早已走过了浪漫爱情的甜蜜。姐们儿问我:什么样的女人才是成功的女人。我答不上来。她说:“到老能有一个男人幸福相伴的女人。”孩子大了会飞、父母也不会一直在身边,所以要经营自己的小家才会幸福。
    有的姐们儿说,结婚以后他立刻变了,不像以前那样在乎我了。于是失落。有了娃,他还玩,什么也不管、于是委屈、抱怨、唠叨。但是有用吗?没用!男人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到这个家,越来越麻木,对你越来越怠慢。时间长了,联系彼此的唯一纽带只有孩子。是因为我们这些80后的独生小姐们,习惯了被宠爱、被照顾。没干过活、没学会给予,过分的强调了自我和自己的感受。于是欲速则不达。即使你的一次哭闹和任性得到了男人暂时的认错可事后还是回因为同样的问题吵架。每吵一次女人都概括为男人态度有问题,男人都责怪女人不理解他,并用沉默以回击。于是婚姻变得麻木、比陌生人还冷。

    我亲爱的姐妹们,如果你的婚姻正是经历的如此的恶性循环,那么赶快停止吧!

    咱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想想。在你过分强调嫁给他之后你如何如何变化、付出了什么的同时,你有落差,男人也有。他们不再如单身时候自由自在、他们需要承担起比女人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他们也很累。
   所以,我们不要再问男人要关心与呵护了。我们先退一步,主动的看看男人需要什么吧?男人需要什么呢?需要放松和温暖。当他们窝在沙发里看足球、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呼呼睡懒觉而你在辛勤的照顾孩子的时候不要唠叨、不要抱怨、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去放松一个小时好了。因为唠叨、抱怨都不会真正让他们服从,只会让他们不愿意回到这个家、看到你。

  有人说,一个人要结三次婚: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  
    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她)的背景结婚。  
    处在第一重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对稳固。  
    处在第二重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较稳固。  
    处在第三重境界的夫妻,很少见到有离婚的。
  我觉得爱,不是感动,而是放下对你的自我,去成全一个人的需要。为了他,放弃自己的感受(委屈、抱怨)来让他轻松,他得到了满足,便会好好的爱你,给你带来浪漫和感动。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家才会更加温暖,这样的家谁也拆不散!所以,姐妹们!退一步、放弃一些、不在意一些、你便会幸福!明白男人要的是理解、温暖和放松之后,那些浪漫与感动只是增色的调味品罢了!主菜的名字叫“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