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小蕃茄的三年高考路(8)

(2021-01-19 11:02:23)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茄妈心语
高三篇之4

 

9、强基计划:

 

四月,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发布了。

 

自从得知2020年取消自招,改为强基计划之后,一直有点纠结,要不要报名?看了好几个大学的强基招生简章后,不纠结了:虽然大多数学校的报名资格都是要么有国奖,要么高考成绩拔尖,前面靠不上,后面那个可以试,但仔细一读,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理科专业都要求加物理,文科专业是历史或政治选一。呃,看看茄爸和蕃茄两个商量出来的地化生,茄妈只好回头抠墙皮:(

 

等到五月初,交大的强基让人眼前一亮:蕃茄居然有两个专业能报!于是茄妈又心思活络起来,追着班主任去确认:报名强基,最后却不参加校测,会不会影响综评?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影响

 

这下彻底开始活泛起来:看看上海高校的强基标准,基本上都只要高出综评线50分就能入围,这对于蕃茄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只是本想拿来保底的华师大太“坏”了,蕃茄只能报哲学和古文字学,这这这,这就算了吧。于是考虑等复旦和同济的强基出来以后报一个,这样等高考成绩排名到手看情况,如果分数够高就放弃强基等综评,如果考得不理想,那么就当多个机会吧。毕竟综评还是比较自由的,强基么,一来专业不太理想,二来基本上要读9年不能转专业,到时候后悔也不行,这也蛮麻烦的。

 

五月第二个周末,被强基计划搞得头大,要不要报,报哪个学校,报哪个专业?各种纠结。摆在面前的选择有:A、交大生物  B、复旦生物  C、复旦历史

 

我的想法是:首先要确定强基的用途,对国家来说当然有无数高大上的理由,而落实到蕃茄个人头上,强基是用来保一保的,保的是学校的大门。那么,基于这个想法,到具体实施上,按照去年的高考分数来看,如果蕃茄考了590以上的成绩,只要综评面试不是太过野豁豁,那么基本上所有专业都可以任选了。这样的话,我们考虑放弃强基。因为强基的专业目前看来前途+钱途都很一般,并且限制多多,读出来基本上就是走科研道路,直奔博士而去,最好的就业目标应该就是在留在大学里搞科研加教育吧?

 

反之,如果蕃茄考了个有点尴尬的分数,比如578或者580左右的,那么即使综评录取了,多半也是被调剂到生物(理科)或者历史(文科)这种冷门专业。这样的话,试一试强基,不仅仅是多了一个进名校的机会,而且一样是读这种专业,我觉得可能走强基直通车会比普通批的前途更好。

 

基于上述权衡,我的设想是考高分就放弃,分数不够就去试。但这就面临了第二个问题:交大复旦,报哪个学校的强基?从个人喜好上,我们当然想报复旦,但又怕如果考了个高分,放弃了强基,会不会在综评时引发不好的连锁反应?面试单上会不会记一笔“此人报了强基却未前来考试,不诚信”,从而阻碍了录取?因为综评我们肯定是报复旦的,而按照国家目前出来的录取顺序强基又是先于综评,别的无所谓,怕就怕强基的考试也是先于综评的。

 

接着是第三个问题:报交大的话没啥可考虑的,只有个生物他有兴趣,但复旦有一文一理蕃茄想报,文科是历史,理科是生物。盘算一下前途,呃,都差不多;考虑下兴趣,也没很大区别;再看看手里的资本:生物有两个省二等奖,历史勉强算有个国二(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蕃茄把自己写的家谱故事改编剧本,参加华师大的“青史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剧本大赛,真的是非常非常小众的比赛啊,所以很容易就脱颖而出拿了个二等奖),得了,还是半斤八两。纠结历史和生物,主要是怕蕃茄读生物一路读到博士的话会觉得很痛苦,甚至怕他读不下去,而历史则没有这个忧虑。另外按照当初自招的路数,生物是理科,和全国考生一起考数学甚至还有他没怎么学的物理,那多半是要铩羽而归的,历史嘛,虽然他高中都没学,但我觉得以他的能力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这个选择说是让蕃茄去做,但选择恐惧症患者直接拒绝了这个权利。纠结了一天半,在研究了强基校测政策原来不是书面考试,而是面试,并且还是分省给录取名额之后,还是茄妈做出了选择:报复旦生物。

 

对复旦的向往战胜了与交大权衡的理智,虽然交大的生物专业评级比复旦要高两档,但我们还是更喜欢复旦。想想今年情况特殊,强基和综评的面试应该会挤在差不多的时间举办,甚至因为强基是全国性的,可能会晚于仅限上海的综评,所以放弃强基对综评的负面影响应该不存在。而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让茄妈一下子觉得学历史很有可能变成一个高风险专业,相对来说还是生物更安全一点。此言一出,蕃茄拍前胸抚后背地击节称赞:“对对对,就这么办,好,报生物好,安全!什么都没有命重要!”

 

于是,纠结两三天的事情终于解决了。虽然进系统后看到复旦整个强基计划在上海只招15个人,要入选的难度可能比综评还要高了,但试一试吧,先前排占位总是没有错的。

 

说干就干,三下五除二,想好当天偶就把名给报上了。报好以后才回过头看招生计划,咳,上海15个名额,摊到理科才8个,算到生物上最多2个吧,凤毛麟角得厉害了。想再去看眼交大招几个,呃,连系统也不给进了,说我们已经在复旦报过名了,想看交大,那得把复旦的报名作废了才行。好吧,反正也就是撞大运,不给看就不给看了。想这样也好,名额少,那就算高考成绩很好,去强基考试也不用很担心,要录取的难度太大了哈。

 

打印后让蕃茄签字,再去学校盖章上传,强基这件事就算是翻篇了。

 

 

10、知己不知彼的化学等级考

转眼到了6月的第一个周末,新一轮等级考开始了。

 

据说6.6星期六,这是个666的好日子,化学又是开头炮。一大早就进行了所有的迷信活动,更是把那个从春考之后就一直在外面浪荡了整半年的“魂灵”揿了又揿,蕃茄进场了。

 

因为之前的任何一场测试化学都从来没低于过A,所以我们认为这门科目拿回来6770分几乎是肯定的。没想到十点多蕃茄来电话,声音非常沮丧:“E了,这次真的要得E了。”

 

以为他又在瞎叫给我们打针,可蕃茄反复确认:“真不是瞎叫,这次是都不会啊!都不会啊,这怎么搞?!全是蒙的啊!”

 

“这么难啊?没关系,要难大家难,你肯定不是最差的,怕啥,怎么可能得E?”

 

一边安慰一边琢磨,不是说疫情么?不是说今年会放水么?不是说~~怎么会这么难?

 

放下电话,和茄爸一起自我安慰:“要难大家难,我们不必跑得比老虎快,我们只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行啊。再怎么样,B+总归有吧?16000多人考化学,B+就是前四分之一,4000多人,全上海化学前4000名他会轮不上?不可能啊!这么一算,觉得A应该也是稳的啊,不管题目怎么难,甩掉这些人应该没啥问题吧?唉,不管了,我们该做的都做了,能用的迷信活动也全用上了,我们和蕃茄都尽力了。”

 

又上网去查,发现6.6这天真心对孩子们不太友好啊,下午的物理也炸了,极少有学生做完的,据说连政治都偏难,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第三天,蕃茄在跟外婆打电话的时候提及自己已经对过网上的答案了,发现自己只有85分左右,估等最好也就是B+。这还不是最让蕃茄沮丧的,毕竟按茄妈的观察85分只是他比较保守的估计,而今年化学的难度来看85也未必只有B+A还是很有希望的。最让蕃茄难受的是他发现自己错了好多傻子题,而他把这一切归咎于临场心态有点崩,影响了发挥。错了不该错的题,这是让蕃茄最难受的原因,并且拒绝任何安慰,不许大家再提。嗯,好吧,不提就不提,反正化学已经翻篇了,我们努力在语数上把这3分或者6分找补回来就是。

 

是夜,茄妈躺床上反省这次等级考的问题,估计其实是时间管理加心态的问题:

 

因为去年化学比较难,大家猜测今年会矫枉过正一下下,再加上这次疫情影响,大家都认为今年等级考会放水简单,于是所有人都在刷傻子卷。据蕃茄说,他最后两周做各区的模考卷时,其它同学觉得奇怪:“还刷啥模考卷啊,赶紧背啊,背概念。”这个现象不光出现在化学上,还有物理,这次我们学校物理等级考遭遇滑铁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连续几年报考物理的人数太少,题目一年比一年简单,再加上今年疫情,从老师到学生都已经准备好了把物理当成一门文科来学,没想到~~

 

蕃茄的普遍认知就是考到35分钟应该完成试卷了,接下来做第二遍来检查。没想到这次做到35分钟发现还有一小半,甚至可能做到15分钟的时候他觉得还没过半,就发急了。另一方面,因为平时做多了简单的试卷,他们有一个认知误区,做下来感觉这次大概超过95了,认为应该是A+有了,如果超过92呢,就觉得至少A有了。但这次很多题都做得不太确定,完全估不准确定可以拿下的是多少分。时间紧,任务重,还不知道自己肯定能拿几分,考试时的心态完全崩了,本来可以一次做对的题目,因为心态崩了可能就做错了。而今年的试卷难度决定了他们只有一次机会,于是~~

 

可能是理化等级考的难度给学校敲响了警钟,6月之后,学校数学组出的题目一下子拉高了难度,原来蕃茄的数学成绩可以稳定在120以上了,这么一拉,他又掉回了110之内。茄妈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理化用真枪实剑的教训给接下来的数学考试提了个醒:时间管理很重要,对难度的预估也要调整。数学,数学才是大头!搞定数学130,化学丢个3分又如何?可以说,只要数学不崩,南大基本无忧,如果语文发挥得好些,复旦也就决定了。加油吧。

 

一个月后,等级考成绩成绩揭晓,最终我们也不知道蕃茄卷面到底得了几分,但当屏幕上显示出“化学 A”的等第时,三个人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狂喜。本以为可以轻松到手的,甚至尚嫌不足的67分终于有惊无险地在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拿下了!

 

总结下蕃茄的小三门战况:应该说地化生这三个学科,他到最后上考场前都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原以为这三门里最有希望得A+的是生物,毕竟他是两届市生物联赛二等奖得主;其次是化学,虽然高三之前化学成绩不是那么突出,但最后一学期的冲刺是极有成效的。最没把握的是地理,因为地理属于文科,有很多的论述题、主观题,给不给分,给多少分这都很难测算。而最终的结果却与我想的完全相反,只有地理拿回来一个A+

 

所以说“A是实力,A+是运气加实力。运气不会每一次都来,但肯定也不会永远都不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夯实自己的实力,等待突如其来的运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