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设计及教案

(2012-05-28 17:25:41)
标签:

初中音乐

教案

教育

分类: 初中音乐教案

我是这样准备一堂唱歌课的

——《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设计及教案

我在参加工作之初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欣赏课比唱歌课好上。所以在有机会观摩各类公开课和教学比赛时,有心留意了一下,好似选欣赏内容的的确是略多一点。或许歌唱的学习过程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规律性,一般都是导入聆听发声视唱填词-音乐处理拓展延伸等环节,不太容易想出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吧?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所以在观摩唱歌课的时候每发现一处任课老师别具匠心的教唱方式,都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初中学生从学唱能力上来说,已经具备了简单的读谱能力和较强的模唱能力。但从心理上来说,由于年龄、时代审美等原因,对于教材中不熟悉的歌曲,或多或少会有点抵触。如果这种思想由个别学生影响了集体,那么唱歌课上只见张嘴不见出声的情况会让音乐老师很头疼。要让学生能唱、会唱、唱得美,、唱得响亮,唱出歌曲旋律的美、意境的美,就得我们做老师的,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和设想,巧妙地激发出学生唱歌的热情,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音乐课。

15册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椰风海韵》单元里,有2首需要学唱的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和《五指山歌》,有2首需要欣赏的作品《雨打芭蕉》和《八骏马》。经过斟酌,我决定把《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首歌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时。

一节课学唱一首歌曲,时间上来说很充裕,可以保证学生能会唱,直至唱好。但从容量来说,就显得单薄很多,我就想到了尽量借助音乐、画面、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色,激发学生对相关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初步决定了:情境创设——感受体验——唱歌表现——载歌载舞——评价总结等教学环节。

《我的祖家是歌乡》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符合学生们喜欢唱好听的、欢快的歌曲的特点,我相信学生们听过这首民歌之后会喜欢的。

首先我用具有流行音乐特点的高山族歌曲《杵歌》引发了学生的想听想唱的兴趣,让他们首先觉得原来民歌也不是土的掉渣的东西,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课本歌曲。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所谓教无定法,以学定教。每个班的学生会在学唱过程中出什么状况是不可预知的,备课时尽量多准备几种教学方式,不论节奏、音准等方面出了问题,都可以马上想到解决的办法。

在学生基本会唱歌曲后,加入学生们熟悉的歌曲《高山青》,丰富了歌唱的形式,再加入高山族杵乐表演,使唱歌课不再单一枯燥。与学生一起拍手唱歌,在师生同歌共舞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虽然加入了与学唱歌曲无关的环节,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基本都是哼着歌曲的旋律离开了音乐教室,本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容易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课程,如果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变得异常热烈,学生也变得更为积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祖家是歌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二、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三、教学难点

用积极的态度参与实践活动。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播放《杵歌》视频。http://v55.v.iask.com/f/1/aabcffb28c74508eb870fc62e2f18b7715501141.flv

【选择这段视频,因为《杵歌》的旋律与《我的祖家是歌乡》很相似,歌曲当中也融入了很多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音乐素材。视频画面里展现了高山族的人物服饰和他们杵舞文化。】

2、感受体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山族,走入他们的风土人情,走入他们的音乐和舞蹈。

初听高山族民歌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

Q:你觉得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简介: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歌舞上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刚才听到的《我的祖家是歌乡》是高山族民歌中歌舞类的欢乐舞曲,歌曲为C羽调,2/4拍,小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由4各乐句组成,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初听的提问要简洁明了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再次聆听歌曲.

Q: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里面?

A:歌曲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唱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简介:民歌的特点有:篇幅短小,口口相传,易于上口,有地方方言。

【再次聆听,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更深刻一点】

3、学唱歌曲

试试跟着音乐模唱。找出学生难把握的乐句,练习。

学生自主视谱,学生边听音乐边学唱,提高自主识谱的能力。小组评价,让学生判断正确或错误,达到评价的效果。

复听歌曲并跟唱

【学唱歌曲的环节要结合学生学唱的状态灵活机动地调整教授方式,不能按照备课教案一成不变。以学定教很重要。】

4、歌唱表现

高山族民歌《高山青》

Q:这次是男声独唱的,除了唱还加了什么?最后加了什么?

A:嘿!

Q:为什么在演唱中加入喊声?

A:更有劲!

Q:我们能在刚学的歌曲里加入喊声吗?加在哪里合适?

师生互动:为歌曲加入伴唱。教师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关注情绪的表现和节奏的变化。

【加入《高山青》,旋律与《我的祖家是歌乡》相似,丰富了学生歌唱的形式,不会有中断课堂引入分支的感觉。】

5、载歌载舞

师:通过合作我们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情绪,然而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高山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语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和杵踏歌》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xNDQzOTY=.html

Q:谁见过这种舞蹈形式?手里拿着的是什么?这种舞蹈来源于哪种生产劳动?

A:这就是我们高山族的歌舞,叫杵舞,是从舂米的木杵演变而成。

Q:谁发现了高山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动作?

A:左脚跨一步,右脚往左抬一下,右脚跨一步,左脚往右抬一下。

学跳杵舞,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把课本卷起来当木杵,一组跳时另一组唱,唱完一遍之后两组换一下活动。

集体参与:最后让我们模仿高山族人一起来进行一场歌舞表演。第一排的同学边唱边敲击木棒为大家伴奏:第二排的同学用为大家伴唱,喊时,手中的红绸也高高挥起,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第三排的同学一边歌唱一边舞蹈。前奏间奏时不跳。挑选几位杵舞跳的好的同学上台跳,其他学生要求用自然圆润的声音,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本课的难点部分,难在既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还要课堂乱而有序,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

5、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高山族的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大家唱的很开心,跳得更开心。这样的好音乐和舞蹈,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图书、电脑,多了解一点我们国家的民歌,各种类型的民歌,开阔自己的音乐视野。我们一起努力,好好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让我们再次唱起《我的祖家是歌乡》,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共庆团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