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长城著名关口“镇虏关”,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300米处,现此关口仍是北通古城堡鹞子峪,南到撞道口城堡的通行要道。“镇虏关”东临黄花城磨石口,西接西水峪。其门洞长6.6米、高5米、宽3米,关口南北两侧分别装有石制匾额,南侧刻有“撞道口”三字,北侧刻有“镇虏关”三字。
据史料载:明朝时,有外族蒙军进犯,队伍夜行至长城“撞道口”关口时,由于关口两侧满山遍野都是松树,松涛阵阵,蒙军误以为有千军万马埋伏于此,故而不敢前行,退兵50里以外。从此,“撞道口”就得了一个“镇虏关”的美名。
据《四镇三关志》记载:此关初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又据《明长城考实》记述:撞道口,其西至居庸关仅百里,为极冲之地,今关门砖砌券拱门洞尚较好,仍为车马人行通道。门南、北两侧各有一石匾,南侧匾书“撞道口”,并题“钦差守备黄花镇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金事刘勋,万历五年(1577年)季春吉日鼎建”。北侧匾书“镇虏关”,所题年月与南侧匾相同。
撞道口村位于怀柔区西部,座落在九渡河河畔,背靠明代古长城,距黄花城水长城仅两公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古长城的边墙,一直延伸到村庄里面。前些年,村民小周在自家依旧长城边上的院子里,开了一家
“边墙人家”农家院,颇具特色。院外有两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奇特古松,两古松树主干高约3米,树冠顶部平舒,枝杈横向伸展,一株如凤展翅,一株似龙腾跃,当地人称之为“龙凤松”。通往关口的古栈道恰从两棵古松中间穿过,状若门庭,景观奇特。
撞道口村西有一个蘑菇养殖场,通往长城的小路就在养殖场的右侧。顺小路往前行,是一条小河。枯水季节,可踩着河中的卵石过河。然后,上一小段坡路,穿过两棵古松,就可以看到路左侧一面砖墙上写着“撞口村”村志,路右侧就是“边墙人家”。继续前行,进入盘山古道。古道两侧怪石嶙峋,山上有桑葚、栗子、柿子、李子、杏树等多种果树。再往上爬就看见“撞道口”古关了。关口左边,竖一木牌,为“镇虏关”简介,关口上面的石匾刻有“镇虏关”。从关口穿过,关口另一边的石匾刻有“撞道口”。顺关口台阶而上,上面是一座宽阔的平台,两侧长城绵延起伏,建有多个烽火台。
“镇虏关”长城,多为砖砌城墙。前些年,关口两侧城砖大部已被拆走。这两年,关口上的平台及两侧城墙已经部分修缮。但城墙上的数座烽火台损毁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几近坍塌……
2008年开始,我曾于不同季节多次到此探访“镇虏关”长城。
2010年10月前后,“边墙人家”与附近三家农家院一同租给了城里的一家素食餐厅老板。据说,不对外,只接待素食餐厅的会员。
小周一家人实在,农家饭菜可口,农家院口口相传,接待的大部是熟人。大家周末来到小周的“边墙人家”,就象是到农村串亲戚。小周原本打算照顾年幼的女儿,不再经营农家院。可2011年清明后,小周拗不过老熟人们接二连三地“软磨硬泡”,只好租下午古松左侧一条僻静小路边上的一个小院落。院里的三间北房已有一百多年,尚未修缮。三间西房都有大通铺,可以当做客房。“边墙人家”的牌子,放在了西房的窗台上。院中间搭了一个棚子,棚下放置一些桌椅板凳。
如今,小院门前没有悬挂任何标志,却依然门庭若市……
http://s9/middle/6329fd9ata6471e6f5b48&690
http://s14/middle/6329fd9ata64720bc47ad&690
http://s5/middle/6329fd9ata64723dd4b24&690
http://s4/middle/6329fd9ata64727be0db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