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钱谱所少之钱——天盛元宝背“西”

标签:
收藏古钱币鉴赏西夏密须藏哲天盛元宝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古钱币 |
历代钱谱所少之钱——天盛元宝背“西”
密须藏哲
《宋史.夏国传》(绍兴)28年(即西夏天盛十年(1158年),始立通济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执掌,铸“天盛元宝”。由于是官炉鼓铸,铸工精湛,钱文俊秀,堪与宋之崇宁.大观钱媲美。因西夏地域缺铜而多铁,天盛铁钱世间所存亦众。1982年内蒙包头出土一批西夏铁钱中,首见形体略小,且钱文也略小,背穿上铸“西”字之天盛元宝,为历代钱谱所少。本人这枚天盛元宝背“西”正是史载铸有此钱一说的见证。
仁宗在位期间确立西夏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西夏的政治法律和制度。尤其是在接受汉文化方面,开科取士设立翰林学士院,临摹中原制度。建太学,修孔庙,追尊孔子为文宣皇帝,从各方面吸收汉文化,使西夏一度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成为北宋西陲强邻。在与宋边境榷场贸易中,西夏的货币经济得到发展,开始自行铸造货币。西夏铸钱一直沿袭宋钱形制,分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天盛廿三年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从武威出土的西夏大量铜钱和十枚“天盛元宝”小铁钱和存世实物来看,说明武威所在的甘肃西部河西走廊是是铜、铁钱流通区。事实上夏、金、南宋鼎立之时,西夏的西部疆域,河西走廊南部为吐蕃,北部是已经崛起的蒙古部落并不与金接壤。西夏设立铁钱区与铜钱区主要是针对金朝,所以在西夏西部的河西走廊可能不会有铜钱区或铁钱区的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