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在大同市中心的那尊雕塑

(2010-09-07 17:54:36)
标签:

杂谈

在大同市中心的广场上,高高的矗立着一尊雕像。那是一位古代将军的形象,弯弓立马于高处,巡视着这座城市。大同市内的景点都在附近,所以几次乘车都要路过这里,都会看到这尊雕塑。起初我以为这会是北魏的哪位皇帝呢,毕竟大同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的辉煌地位,也是从公元2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定都于此开始的。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作为北魏王朝的开创者,和大同辉煌的缔造者,道武帝完全有资格立像于大同。而北魏的第三位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柔然,统一北方,赫赫战功也绝对有资格立像于大同。

后来去上下华严寺,步行路过这座雕像,雕像是谁的谜底也就揭晓了。既不是道武帝,又不是太武帝,更不是北魏的其他皇帝,而是赵武灵王。《史记·匈奴传》上说当年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置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于是雕塑基座后面的碑文就以此为依据,说大同城是赵武灵王首先建立的。可是在赵武灵王时代,这里最多也只是个长城沿线众多军屯中的一个,会随着军队驻扎地的变更而荒废掉。到了西汉时代,在这里设置平城县,隶属于雁门郡,这或许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建城吧。再到后来北魏迁都到这里,修筑宗庙,营造宫室,才把平城从一个县城扩建成一个首都。所以赵武灵王建大同城的说法确实有些牵强,而且他的塑像也更应该立于邯郸而不是这里,那里才是他的舞台,而这里只属于北魏。

北魏的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热心佛学,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个不朽的标识。第五位皇帝献文帝拓跋弘,崇文重教,兴学轻赋,虽无显赫武功,却在文治上超越了前代诸王,在这一时期,平城逐渐到达了繁盛的顶点。第六位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拓跋宏,他那影响历史的改革,第一期计划就是在平城进行的,如三长制、俸禄制和均田制。提到平城和北魏,就不得不提文明皇太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她辅佐三朝皇帝,尤其是辅佐孝文帝进行改革,对北魏的发展平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绝对是有资格立像于大同的。但是我没有找到,我在大同只看到了赵武灵王的雕塑。很遗憾,大同把自己城市的主人忘记了。

不知道是为什么,在今天,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知名度,要远远的大于这些北魏的皇帝。中国城市都有挂靠历史名人的习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当然也不能免俗。只是人才辈出的大同,选出了赵武灵王这个外地人作为城市历史的代言人,确实让人无法理解。立在大同市中心广场上的这尊雕像,就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代言人。谁给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最大,谁才最有资格立像于此,成为历史象征。而不是像广告商找代言人那样,只求名气大。

一些本没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拉一些不想干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城市历史的象征,很可悲。而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拉一些不相干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称是历史的象征,无疑更加的可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