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旅-石宝寨
标签:
古寨盆景魁星阁天子殿旅游 |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和是古建筑中”小木大建筑”的唯一典型案例。2003年三峡蓄水发电之后,长江水面将上升百米至道寨门口,木寨周围形成一个湖泊,石宝寨由山寨变成一个
“孤岛水寨”。这是景区大门。

此处临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落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农民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穿斗结构,层数多,体构大,国内罕见,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于是建起一座悬浮桥,使石宝寨与陆地之间有了一个通道。这是通往石宝寨的唯一的桥,桥入口处是个牌坊,上书“江上明珠”四个大字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的笔迹。

突兀的山体上面就是石宝寨。



全寨共分两部分,山下9层和山上3层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
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总高50米,阁内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山顶为平坦石坝,
有古庙天子殿,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最高点。登殿凭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无限景色,一览无余。

俺在寨前留个影。看见吗,那个圆圆的窗洞洞,都没有玻璃。




因为它在高处,是在石宝寨顶上,但凡远处能看到的就是它的形象。红墙绿瓦格外醒目。

山顶上有天子殿,分前正后三殿。坐东朝西,为三进四合院,红墙碧瓦,置身其间,仿佛到了天堂的凌霄殿殿内布置神秘,装饰华丽,幡幢林立,流金溢彩。

三进院落的庙宇,头道殿供奉的是关羽神像,两旁站立的是莫非是关平和周仓?殿的两侧站立的四大天王。

玉皇大帝的坐像是在主殿二进殿,两侧是文臣武将,威严显赫。


二进殿与三进殿之间的长廊两侧墙壁是古色人物浮雕。
所有沿峰顶长边的外墙和平台的栏墙,都是随形就势,临崖砌筑。在这里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气魄;在这里一江碧水无波无浪,尽收眼底。天高云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油然而生,那份舒心、酣畅岂能以三言两语叙述?

丁房阙?不解其意。看介绍才知,阙,是建筑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与牌楼牌坊的起源可能有相同之处,但后来的发展则分道扬镳,各尽其能了。
根据《说文解字系传》的解释,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因为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所以又称之为观。
丁房阙是我国已发现的汉阙中最高的双檐汉阙。丁房阙为国内罕见的庙前阙,原址位于忠州镇东一公里的巴王庙前。双阙相距2.46米,左阙为子母阙,右阙为单阙,左右二阙形制不一。
丁房阙,始建于东汉晚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是我国现存汉阙之最。宋代时右阙倒塌后修复,明代左阙也有过大修,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丁房阙属于三峡工程二期搬迁项目,现在落户在石宝寨。
前一篇:三峡之旅——三峡风光
后一篇:游重庆(1)街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