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学习的本质?
标签:
教育潮女爱宝健康情感育儿 |
分类: 亲子教育 |
每个人其实对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和被要求学习的知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清楚的。一旦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内容,即便这些内容在旁人眼中是极为困难,高难度的,自己也会想方设法去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是非常有效,这样的学习收获自然是非常大,因为这种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这种学习完全是学习者发自内心的渴求。可以说,如果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每个人想学什么,都完全不是什么难事。这本来应该是学习的一种最初的状态,也是最合理的状态。
问题是我们现在中国学校的学习却与学习者自身的愿望与动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往往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相反由于学习者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这些学习者没有几个是发自内心的渴求学习,没有几个能够真正认识到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更多的学习者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不得不去学习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喜欢的知识,不得不学习那些他们认为没有多大意思的知识,不得不去学习那些为了升学考试用的知识。而他们喜欢学习的知识,学校却没有这个方面的专家和老师;他们真正渴求获得的那些未知世界的奥秘,学校却没有这样的可能带他们去学习思考探究;他们真正十分热爱的某个方面的知识,学校却没有时间安排他们去学习提高。如此的学习安排,自然会大大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如此的学习方式,也自然而然会冲击学习者学习的效率。
可以这么说,中国学校的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为这种学习并没有尊重学习者的意愿,这种学习并没有真正了解每个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求,而是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方式将年龄相同的学习者放在同一集体学习,不管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如何,也不管他们每个人对知识是否需求,只管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程,届时能够参加统一考试过关,就行了。这些学习者没有权利选择,必须跟着大部队一起学习,如果跟不上,也只能被动地跟着走,最终的结果是那些在中国校园捏原本根本不是读书材料的那一部分人,在学校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对中国学校里的学习完全丧失了最起码的热情与干劲,他们就成了所谓的“差生”、“落后生”。
这些中国校园里的失败者是被整齐划一的统一考试——分数——分流出来的,是被整个教育体制完全歧视而产生的。为什么我们的校园不能为这些提供一个合理而恰当的学习平台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自己某些方面学习存在不足的人能够喘喘气,或者找另外一个环境去学习呢?我们的学制为什么就不能灵活一点?允许别人选择留级或者到了想学习的时候重新来学习呢?其实这些被分数歧视的学习者他们未必就是不会学习,他们只是在他们渴求学习的时候,他们所处的学校并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的课程供他们选择。如果学制是灵活自如的,如果学校所提供的学习内容是鲜活自如,是能够贴近学习者的实际,是学习者兴趣的,我想学习这项独立性很强的活动,是可以恢复到其本来的面目,是会让那些学习者喜欢与热爱的。

加载中…